沪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 ——以力帆股份为例
发布时间:2022-08-23 10:44
1999年我国证监会首次提出非经常性损益这一概念,其披露制度在不断的完善,至今共经历5次修订,但其具有偶发性、一次性等特点,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管理时仍然偏向于利用非经常性项目优化公司财务业绩、粉饰公司的财务报告等。从而导致公司的相关财务信息无法客观真实的反映。在此条件下,能够真正体现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应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由于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强,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操纵盈余的情况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但盈余管理的手段更为谨慎和隐蔽。因此,为了更加真实的反映公司的盈余业绩,研究上市公司基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的意义至关重要。为避免不同市场的不同影响因素本文仅研究沪市上市公司年报资料。首先,本文介绍了非经常性损益概念、国内外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以及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内容的界定,对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其次,对我国沪市上市公司2016年—2018年的年报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类,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以非经常性损益率绝对值为50%以上的样本数据为基础,统计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所...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基础理论
2.1.1 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的界定
2.1.2 国外准则制定机构对非经常性损益内容的界定
2.2 盈余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
2.2.1 盈余管理的界定及比较
2.2.2 盈余管理动机
2.2.3 理论基础
3 沪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3.1 非经常性损益的基本情况
3.1.1 非经常性损益描述性统计分析
3.1.2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出现频率及比重的统计分析
3.2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
3.3 不同类型沪市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情况
3.4 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4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以力帆股份为例
4.1 力帆股份基本情况
4.1.1 力帆股份公司简介
4.1.2 力帆股份财务状况
4.2 力帆股份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动机
4.3 力帆股份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手段
4.4 力帆股份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不足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政策建议
5.3.1 对公司的建议
5.3.2 对第三方审计的建议
5.3.3 对证券监管部门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677620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基础理论
2.1.1 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的界定
2.1.2 国外准则制定机构对非经常性损益内容的界定
2.2 盈余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
2.2.1 盈余管理的界定及比较
2.2.2 盈余管理动机
2.2.3 理论基础
3 沪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3.1 非经常性损益的基本情况
3.1.1 非经常性损益描述性统计分析
3.1.2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出现频率及比重的统计分析
3.2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
3.3 不同类型沪市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情况
3.4 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4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以力帆股份为例
4.1 力帆股份基本情况
4.1.1 力帆股份公司简介
4.1.2 力帆股份财务状况
4.2 力帆股份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动机
4.3 力帆股份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手段
4.4 力帆股份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不足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政策建议
5.3.1 对公司的建议
5.3.2 对第三方审计的建议
5.3.3 对证券监管部门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677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67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