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技术涌现中的政府模式选择
本文选题:模仿 切入点:创造 出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后工业化的大变革时代,它在科学技术上的标志是创造性技术的不断涌现。同时,创造性技术内蕴的变革力量正在解构那些由旧的制度框架和治理体系所建构起来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因为它们阻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如果说管理型政府模式及其控制导向的治理方式是与工业社会模仿的科学技术相适应并为其创设一种竞争性的环境的话,那么,在后工业化进程中,创造性技术的涌现及其聚合需要的则是能够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政府模式及其治理方式。对于这种全新的政府模式而言,它不仅要为创造性技术的发展与聚合创设更具合理性的环境,而且还要积极引导这些技术的应用朝着人类普遍受益的方向发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human society is in the post-industrialization era of great change, its symbol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creative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nsformative forces inherent in creative technology are deconstructing the modes of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and thinking that have been constructed from the ol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governance system. Because they hinde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s a whole. If the mode of management-oriented government and its control-oriented governance are adapted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itated by the industrial society and create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for them, then, In the process of post-industrialization, the emergence and convergence of creative technology requires a government model and its governance that can cultivate the creative ability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of human beings. It should not only create a more reason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ggregation of creative technologies, but also actively guide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to the direction of universal benefit to mankind.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政府职能履行方式研究”(14CZZ003)阶段性成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社会治理创新中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合作治理研究”(2015M581820)阶段性成果 江苏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基地项目“江苏建设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路径”(NO.30916014110&NO.3091601312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淳;;从“无为”到“善治”——《老子》思想对政府模式创新的启示初探[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司林波;崔研;;论小政府模式及其中国化的渐进选择[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臧乃康;;论政府模式的转换[J];改革与开放;1994年03期
4 ;上海确定未来政府模式[J];党的生活;2003年01期
5 乔耀章,孙枝俏;论积极政府——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模式比较研究[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李靖,文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模式的重构[J];社会科学家;2005年05期
7 李传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模式[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韩兆柱;黄钦;;“强政府”模式与我国强政府模式构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张开平;;弹性化政府模式对我国政府人事管理的启示[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徐平;;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构建[J];理论与当代;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楚德江;;论我国有效政府模式的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包忠明;袁淑清;;服务型政府的创新目标[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3 赵大生;;服务型政府模式及其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探索[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苏晔;;参与型电子政府模式探究——基于市民社会视角[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司林波;;大部制与小政府之比较[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6 ;21世纪地方政府系列丛书出版简讯[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郭立;重庆构建“4+1”法治政府模式[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鸣;官员的微博还是要开的[N];深圳特区报;2013年
3 记者 徐路;政府职能转变奏响改革“好声音”[N];岳阳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传军;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终结[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石文;试析我国发展型政府模式的困境[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金瑞;论我国服务型政府模式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徐正中;有效政府模式及其在中国的路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宏刚;积极政府:中国现阶段政府模式的现实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美森;论当代中国责任政府模式的构建[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42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642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