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利益表达与公众参与
本文选题:社会政策 + 利益表达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05期
【摘要】:社会政策是政府满足公众利益诉求,增进社会福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社会政策的效应集中体现在有效性上,而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并非仅靠政府这一单一政策主体就能够实现,需要将公众参与纳入政策过程。公众通过政策参与来表达利益诉求和政策偏好,有利于增强社会政策的社会资源基础和合法性,进而提升政策的有效性。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社会政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通过构建有效的公众利益表达和参与机制来优化政策过程,从而提升政府的政策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
[Abstract]:Social policy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satisfy the demands of public interests, promote social welfare, realize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effect of social policy is concentrated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policy is not only realized by the government as a single policy subject, so it is necessary to br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to the policy process. The public expresses their interest demands and policy preferences through policy particip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 resource base and legitimacy of social policies, and then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ies. In the period of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reform, social policy will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policy process by building an effective mechanism of public interest express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government's policy capacity and national governance capacity.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山;我对县(市)级社会政策制定的体会[J];管理工程师;2002年02期
2 吴忠民;;公正与社会政策[J];理论前沿;2002年07期
3 吴忠民;从平均到公正: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J];社会学研究;2004年01期
4 冯先灵;;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模式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5 关信平;;建立社会政策基本制度体系中的若干重要问题[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24期
6 杨团;社会政策的理论与思索[J];社会学研究;2000年04期
7 宗河;一部书与一项基本社会政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与实践》诞生纪事[J];中国民政;2001年11期
8 杨伟民;;社会政策与公民权利[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9 王婴;;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10 唐钧;应重视社会政策学科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岳经纶;;社会政策学视野下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从身份本位到需求本位[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谭建光;朱莉玲;;志愿服务与社会政策的演变——以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案例的研究[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田新元 特邀嘉宾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丁元竹;制定完善的社会政策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全国政协常委 邓伟志;重视制定社会政策[N];人民日报;2005年
3 孙炳耀;“积极社会政策”的核心是生计维持[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蔡若愚;普遍福利呼唤新的社会政策[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朱锦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升级换代中国社会政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周全德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对社会政策制定及实施的思考[N];中国社会报;2012年
7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博导 岳经纶;以社会政策为中心推进政府职能根本转变[N];南方日报;2013年
8 陈涛 作者系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常务副院长;社会政策越发展 社会工作者的舞台就越广阔[N];中国社会报;2007年
9 中国社会政策创新评选专家委员会;社会政策在创新中成长[N];中国社会报;2010年
10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 彭华民;社会建设亟需社会政策的创新发展[N];新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楼苏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及其逻辑[D];浙江大学;2009年
2 盛志宏;社会政策与社会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韩丽丽;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海娟;1949-1978年我国孤残儿童社会政策的价值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蔡霞;论我国社会政策中的政府责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滕红燕;社会政策的经济效应[D];浙江大学;2012年
4 史海涛;建国以来中国灾害社会政策的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鑫;草根型民间慈善组织身份认同的社会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邢瑶;信息技术背景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梁璧璋;地方政府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1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83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