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县“三江源生态移民”文化变迁研究
本文选题:兴海县三江源 + 生态移民 ; 参考:《青海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移民成为遏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使大量的牧民群众离开了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不仅改变了生计模式,它还将延伸到了牧民生活的诸多方面,如:风俗习惯、宗教生活模式、民居文化、民族语言、社会道德和行为准则等等。每一个民族文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们都处于发展变化中,以游牧为生的兴海县三江源地区的牧民群众来说,从纯游牧到半游牧,再到牧民定居,是他们最主要的迁徙过程,这样的历程使得他们的民族文化发生着急剧变迁。社会文化变迁的因素是复杂的,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多元文化的传播是民族文化发生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态与社会环境的发生变化,使得兴海县三江源地区牧民原有的生计方式处于转型中,这种转型和变化逐渐地改变了牧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民居空间结构、社会网络关系等等。本文从三江源生态移民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背景入手,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口述等人类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兴海县三江源生态移民文化变迁的发展模式和心理适应问题。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研究意义、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对论文的立论做了说明;第二部分为论文第一章,介绍了兴海县三江源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社会概貌,第三部分包括论文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兴海县三江源生态移民区传统的生计文化和宗教生活模式的嬗变及民居空间结构的变迁等等。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五章,分析了生态移民情景下政府与移民间的互动和多元文化认同。第五部分为结语,总结论文研究的成果,对兴海县三江源生态移民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factors of Sanjiangyuan eco - migration in Xinghai County ,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of the cultural changes of the three rivers source in Xinghai County . The second part is the fifth chapter of this paper .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the traditional livelihoods and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people in Xinghai County .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anjiangyuan eco - migr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碧清;移民资金管理应做到三“强化”[J];中国三峡建设;2000年06期
2 陈春松;心系移民 身近移民[J];中国三峡建设;2000年12期
3 蒋从伦;用移民条例规范移民行为──新《移民条例》学习体会[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郑之问,谭科;“村帐镇管”:把移民资金用在“刀刃”上[J];中国三峡建设;2001年02期
5 于华,马恩;严格把好“十个关口” 确保移民工程质量[J];中国三峡建设;2001年08期
6 刘学敏;西北地区生态移民的效果与问题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04期
7 钟吉鹏;背水一战 决胜万州二线移民[J];中国三峡建设;2002年02期
8 张耀荣;;生态移民要做到四个结合[J];致富之友;2002年01期
9 王爱祖;;强化认识 细化措施 硬化制度 确保二期移民任务全面完成[J];重庆行政;2002年02期
10 夏开良;三峡库区乡镇移民资金监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三峡建设;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国庆;;移民学探讨[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5年)[C];2005年
2 包智明;;生态移民的几个问题[A];共识(2009春刊01)[C];2009年
3 束锡红;聂君;;宁夏生态移民迁移意愿的实证研究[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晓凤;张助军;;宁夏中南部山区生态移民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耀武;;宁夏劳务移民发展研究[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万里;;移民环保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南方十三省(区、市)水力发电学会秘书长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三峡水库二期移民工程综合监理实践[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8 ;小浪底移民项目管理的主要成效与做法[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9 常献立;;世界银行管理小浪底移民项目的程序、特点和作用[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10 徐运汉;蒋辉;;荒滩变绿洲,移民得安康——实施温孟滩工程安置移民的经验与体会[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国宏 高永利;移民工程让牧民过上了好生活[N];赤峰日报;2007年
2 多杰才让;从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到“移民经济”[N];黄南报;2007年
3 李晓明邋苗武军 通讯员 仝刘革;晋中扶贫移民惠及4.5万庄户人[N];山西日报;2007年
4 杨文新;多伦县多项政策惠移民[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5 记者 张跃忠;五件实事促移民脱贫增收[N];益阳日报;2006年
6 姜雪城;宁夏生态移民脱贫不再只盯着开荒种粮[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郑天强;对得荣因都坝生态移民开发的分析与思考[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8 赵建军邋刘丽萍;我省37.8万人受益“扶贫移民”工程[N];山西日报;2008年
9 王利清;鄂旗移民工程让贫困户富了[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10 王燕民;三峡四期移民工程进行了阶段性终验[N];中国档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生;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施祖留;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理论框架构建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3 曾建生;水利工程移民专业化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闫秋源;社区的“位育”[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尕丹才让;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吕静;陕南地区生态移民搬迁的成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7 姜冬梅;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段跃芳;水库移民补偿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勋华;水电工程移民权益保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羊进拉毛;兴海县“三江源生态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7年
2 杨秀云;生态移民工程中的移民满意度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17年
3 孙曼莉;迁入区生态移民项目的效益评估[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董,
本文编号:1831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83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