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实效提升研究
本文选题:政府绩效 + 绩效评估 ; 参考:《湘潭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伴随政府绩效评估在各级政府的广泛开展,公众作为评估主体参与绩效评估也日益得到重视。公众作为政府工作最直接的作用对象,对政府工作和行为享有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对政府的绩效评价也最有发言权。但由于传统政治思想的影响、现有政府体制的束缚以及公众自身条件的限制等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使得我国当前政府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实效性不高,为保证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亟需提升政府评估公众参与的实效性。本文运用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实效性状况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探讨。首先,对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实效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详细论述了提升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实效的必要性。其次,对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实效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剖析阐明其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其公众参与实效低下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当前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实效主要存在公众参与积极性不足、参与的范围和程度有限以及参与规范性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实效存在的问题有指向性的提出了对策。为改变公众参与实效性不高的现状,亟需提高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素质与能力、健全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的保障机制以及不断提高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的规范性,进而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
[Abstract]:With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the public as the main bod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the most direct object of government work, the public has the right to know, participate in and supervise the government's work and behavior, and also has the most say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government.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thought, the restriction of the existing government system and the restriction of the public's own condition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urrent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not high.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nthusia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evaluation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evalu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appli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political science and other disciplines, and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other scholars' research.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urrent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irst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econdly, it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on this basis, analyzes and clarifies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urrent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the limited scope and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and the lack of normative participation.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order to change the actual effec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mprove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n promot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o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宇;;“绿色110”:让公众参与环保[J];上海人大月刊;2001年02期
2 阎锐;;加拿大公众参与的组织和管理[J];新疆人大(汉文);2005年12期
3 汪浩,庄紫园;“公众参与”: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1期
4 何祖洪;;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5期
5 楼晓;汪婷;;论环境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中“公众”的界定[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4期
6 赵杰;;管制文化亟待改造——政府管制与公众参与[J];南风窗;2008年23期
7 龚益;;官民“信息不对称”:公众参与的瓶颈[J];人民论坛;2008年14期
8 臧荣华;吴义太;;论公众参与行政的正当性[J];求实;2008年09期
9 罗静;李文海;;论公众参与下的专家理性[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10 吕同舟;黄伟;钟婷;;公众参与问题的研究综述[J];管理观察;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现学;;对公众参与制度化的探索——深圳市龙岗“顾问规划师制度”的构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石莎;;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3 任清娟;;浅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公众参与[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5 宋万忠;;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环境监管效力[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刘华;;论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若干问题[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樊振辉;罗雅雪;;世界银行环评的公众参与实例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庞少静;樊振辉;;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及方法探讨[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高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讨[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姜世平;;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珞珈山;土地规划应吸引公众参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孙田;公众参与:最关注的热点[N];建筑时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徐晓敬;公众参与环保 沈阳首开先河[N];辽宁日报;2005年
4 卢新宁;加快建立公众参与环保机制[N];人民日报;2003年
5 ;公众参与环保之我见[N];人民日报;2005年
6 实习记者 彭羡;专家共议公众参与环保立法[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陈谦;从公众参与看利益协调[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丽萍;环保三支柱:政府推动+企业支持+公众参与[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9 吴学安;公众参与是环保的建设性力量[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刘婧娟;“危改”过程中的公众参与[N];财经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明红;我国环境执法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郭迎春;我国政府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俊;长沙市公众参与腐败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杨亚东;建构公共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治理模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吕嘉欣;广州“三旧”改造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6 宋万忠;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王旎;论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中的公众参与[D];中南大学;2009年
8 潘军海;新时期公众参与反腐败之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曲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晓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14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1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