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来自陕南的证据
本文选题:易地移民搬迁 + 生态系统服务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11期
【摘要】:为从微观农户视角分析易地移民搬迁对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将农户从生态系统服务中获取的各种收益进行整合和量化,利用在陕南安康地区的入户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搬迁类型和特征家庭的生态系统服务收益和依赖度差异,并进一步检验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搬迁户获得的生态系统总净收益、供给、调节、文化等服务净收益以及社会经济净收益均高于非搬迁户;不同搬迁特征的农户之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差异显著;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能有效的降低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程度,参与易地移民搬迁有利于农户收入结构的优化,在降低从生态系统获取供给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经济收入所占比重;自愿搬迁、集中安置和新阶段的移民等特征也在降低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自愿搬迁的农户比非自愿搬迁农户能更好的应对和适应向非资源依赖型生计模式的转变。集中安置的方式能够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和政策溢出,使农户有机会获得更多配套和后续支持,从而提高对外部机会和资源的占有能力,拓宽非资源型收入的途径,此外,新阶段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所提供的惠民措施和补贴力度都较以往零星的自主搬迁有较大提高,同时也强调搬迁农户在非农转变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建设和引导。本研究为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家庭福祉在微观尺度的结合提供路径支持和方法借鉴,也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持续推进提供启示。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migration on the dependence of ecosystem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farmer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dex of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 which integrates and quantifies all kinds of benefits obtained by farmers from ecosystem services. Based on the data of household survey in Ankang area of southern Shaanxi, the differences of income and dependence of ecosystem services among different relocation types and famili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s of relocation of migrants on the dependence of ecosystem services on farmers were further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net income of ecosystem, the net income of supply, regulation, culture and social economy of the relocation household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moving households, and the dependence degree of ecosystem services among the farmers with different re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ocation projec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pendence of farmers on ecosystem services, participate in migr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come structure of farmers, while reducing the supply of services from the ecosystem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increases the shar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income, and features such as voluntary relocation, centralized resettlement and new stages of migration have also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reducing farmers'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 Voluntary relocation of farmers than involuntary relocation of farmers can better cope with and adapt to the transition to the non-resource-dependent livelihood model. The way of centralized resettlement can produce certain scale effect and policy spillover, so that farmer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get more supporting and follow-up support, so a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occupy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and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non-resource-based income, in addition, The benefits and subsidies provided by the new stage of relocation project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revious sporadic independent relo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guidance of the self-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relocated farmers in the process of non-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re also emphasized. This study provides path support and method reference for real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family welfare on the micro scale, and also provides inspir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promo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location policy in the new era.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生态扶贫政策下西部贫困山区生态与生计耦合机制及减贫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为例”(批准号:71673219);“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途径、减贫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南为例”(批准号:715732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区域发展政策背景下西部山区农户的响应、可持续生计系统及政策评价”(批准号:SKZD16009) 摩尔基金资助项目“联接自然资本与人类福祉:实践的新框架、工具与应用”(批准号:3953)
【分类号】:D632.4;X1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刚,盛连喜,冯江;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分类与价值分类[J];环境科学动态;2000年01期
2 杨丽;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房岩,孙刚,李雪梅;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房岩,孙刚;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4年04期
5 宝音都仍;郭晓川;;生态系统服务定价方法刍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杨光梅;李文华;闵庆文;甄霖;Mario Lucas;;对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局限性的思考及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7 甄霖;刘雪林;魏云洁;;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模式、计量及其管理框架构建[J];资源科学;2008年01期
8 李文华;张彪;谢高地;;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1期
9 赵雪雁;徐中民;;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研究框架与应用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4期
10 王洪梅;钱金平;;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几点新认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文博;;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一种减缓地区贫困的重要措施[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梁欣;臧淑英;;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黄湘;李卫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4 唐国滔;姚焕玫;李小明;覃楠钧;顾富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5 曹智;闵庆文;刘某承;白艳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与评估模型[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梅卓华;孙洁梅;赵春霞;张哲海;;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王萱;陈伟琪;;围填海导致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货币化评估——理论方法与案例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Sung-Won Shim;;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评估及其研究意义[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田志会;郑大玮;;北京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赵晓妮;我国必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王志理 摘译;2050年地球上的生命与生活[N];中国人口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萌;资源型城市分类及生态调控机理与过程[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2 左冕;义乌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师庆三;干旱区景观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初步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芹;锡林郭勒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的量化和评估[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2 郭钟哲;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权衡与协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林世伟;“三江并流”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邓妹凤;榆林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5 秦克玉;基于情景模拟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杨晓楠;渭河流域(关天段)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韩晔;西安都市圈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其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申小雨;晋北沙化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分析[D];山西大学;2016年
9 刘安钦;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梁佳;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14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1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