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政治效能感、政府信任与政府网站公民参与行为——基于重庆、武汉与天津三地居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5 14:14

  本文选题:政治效能感 + 政府信任 ; 参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政治效能感、政府信任对公民政治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是政治学与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政府网站的普及应用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新的契机,但迄今仍缺乏关于政治效能、政府信任对政府网站公民参与行为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以重庆、武汉与天津三个城市(区)的普通公众为调研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政治效能、政府信任对公民在线参与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信任、内在效能感、回应性能够直接促进政府网站公民参与行为,其中回应性的作用最为重要。政府信任在内在效能感、外在效能感与参与行为的影响关系中呈现出部分中介作用,而对认知度与参与行为的影响关系则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此外,外在效能感、认知度、回应性能够显著增强公民的内在效能感。内在效能感在外在效能感对参与行为的积极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作用。
[Abstract]: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political efficacy and government trust on citizen's political behavior are important topics in the research of politics and sociology.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overnment websites provide a new opportunity for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decision-making, but up to now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efficiency and government trust on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on government websites. Taking the ordinary public in Chongqing, Wuhan and Tianj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influenc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trust on citizens' online participation behavior are analyzed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government trust, internal efficacy, responsiveness can directly promote the government website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among which the role of responsive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Government trust plays a part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efficacy, external efficacy and participatory behavior, while the influence on cognition and participating behavior has a complete intermediary role. In addition, the external sense of efficacy, recognition, responsivenes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internal sense of efficacy of citizens. Internal efficacy plays a part of mediating effect in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external efficacy on participating behavior.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081)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王飞南;;近年来国内政府信任问题研究综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黄小玲;;我国政府信任问题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3 刘婷;尚小川;;我国政府信任现状及重建[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曹文宏;;政府信任与理性怀疑:一个理论的探讨[J];人文杂志;2010年02期

5 曹文宏;;理性怀疑:政府信任改善的压力机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刘艺;高伟;;新形势下政府信任建设问题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赵泽洪;李传香;;近年来国内政府信任问题的心理契约研究综述[J];天府新论;2012年01期

8 高晓庆;;浅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的重建——由“抢盐事件”引发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2年01期

9 余超文;;论政府信任关系中的民意思维[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芮国强;宋典;;政府服务质量影响政府信任的实证研究[J];学术界;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雪玉;;公共服务承诺视角下的政府信任——以汕头市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2 罗骧;;互联网语境下政府信任的培育[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3 张ZM;王二平;;政府信任:前因变量及对公众合作行为意向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邹育根;江淑;;当前中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事件:特点、趋势与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程倩;;契约型政府信任关系:工具的与历史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马涤明 (市民);政府信任危机比自来水污染更可怕[N];健康报;2013年

2 卢阳旭;政府信任,,需要制度化的不信任为伴[N];科技日报;2013年

3 李明岩;政府信任度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4 陈朝宗;政府信任是社会信任导向标[N];福建日报;2006年

5 杨璇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重视民族地区的政府信任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程玉海;地方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到底啥形象[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付永;围观“漂浮照”背后的信任根源[N];深圳特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钱玲;微公益特征对个人公益参与行为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尹保红;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程倩;论政府信任关系的历史类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跃梅;分层视角下农民的社会治理参与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王晓琳;当前我国政府信任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史红民;中国政府信任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4 张阮;基于关系形成模型的政府信任与公民参与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5 鲁霞;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依雪辰;地方政府信任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7 华晨;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影响政府信任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汪家焰;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信任建构的历史与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郭莉;社会转型期我国政府信任关系及其重构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10 柯培华;政府信任与公众对“邻避”设施态度的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66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66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7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