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4 22:07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的历史进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因此,对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有着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丰富城乡一体化理论体系,为现实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文献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是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本研究围绕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展开,将研究重点放在城乡公共服务制度的发展史、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均的现状和原因,以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和对策等三个方面。研究结论包括:一、意义方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农民发展权益的必要举措,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带动城乡一体化其他方面的先行措施。二,原因方面:制度因素是城乡基本公布服务供给不均的主要成因,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政府间财权、事权不匹配,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激励机制导向偏差,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科学性不足,供给主体单一化效率不高以及管理机制仍不完善。三,对策方面: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合理调整政府间事权与财权,三是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四是完善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五是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六是建立农村公共品供给多元参与机制,七是建立高效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机制。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lly breaking the two yuan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moving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but also a key link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refore,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for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ublic services in China are analyzed and then proposed. It has a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o enric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nd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al work.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data analysis are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study. This study will be carried out around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ublic services in China and will be studied. It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urban and rural public service syste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conclusions include: first, the significance is that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duc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rmers' development are also the first measures to break the two yuan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wo,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institutional factors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uneven supply of servi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mainly in six aspects: intergovernmental financial power, mismatch of power, unreasonable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and incentive The mechanism oriented deviation, the top-down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is not scientific, the supply body simplification efficiency is not high and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still imperfect. Three, the first is to increase the financial input, the two is the reasonable adjustmen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ower and financial power, the three is the reform of the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and the four is to improv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s the guidance. The five is to reform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of the supply of rural public goods, the six is to establish a multi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for the supply of rural public goods, and the seven is to establish a efficient and perfect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rural public servic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顺桥;“五轮”驱动:朝着城乡一体化[J];求是;2004年11期

2 ;浙江嘉兴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9期

3 彭穗宁;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再社会化[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5年09期

4 王春光;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5年10期

5 陆成东;;城乡一体化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6 吕桂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索——以莱芜市为例[J];理论学习;2008年11期

7 李胜玉;;发挥支持和保障作用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J];山东人大工作;2008年10期

8 钟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J];领导科学;2008年20期

9 于小英;;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益探索[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周民良;;北京:有望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J];北京观察;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跃;张雄;;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评价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段小梅;张耀华;赵旭;邓晓娜;;成都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志仁;;关于扎实推进首都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思考[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4 张文茂;;北京市城乡一体化与农村城镇化转型[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1期)[C];2009年

5 杨玉民;;推动汕头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时代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刘岩;;浅谈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7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8 杨玉民;;推动汕头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时代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9 吴强;张乃文;;首都城乡一体化的新选择:经验、问题与新路径[A];城乡一体化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2首都论坛文集[C];2012年

10 张祖群;邓阳;;试论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经验、误区以及对北京的借鉴[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丹 蒲兰;“推进城乡一体化见成效”成为昨日市民推荐最热点[N];成都日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必须坚持完善体制机制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N];成都日报;2007年

3 姚庚荣 虞圣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之探[N];常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顾海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N];贵阳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顾海洋;切实做好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N];贵阳日报;2007年

6 记者  马国军;我市加速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N];济南日报;2007年

7 李伟;6个专项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N];莱芜日报;2007年

8 周玲艳;提高“四种能力” 推进城乡一体化[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9 晓红;涪陵区推出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新政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武平乐;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农民进城步伐[N];洛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晖;信息化促进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于炜;第三类聚居:城乡一元生命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李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韩立红;哈尔滨都市圈内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张军;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完世伟;区域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江敦涛;山东半岛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汤芷萍;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城乡一体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汤卫东;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路径、模式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史小红;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理与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鄂尔多斯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胡兰芳;县域城乡一体化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韩强;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红兵;河南省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郎海蕾;中心镇推进城乡一体化模式与路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静;大连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崔凤;新疆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8 高增芹;基于城市化质量的武汉市城乡一体化及其时空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聃;政府与市场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10 杨剑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42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142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7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