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功能拓展——上海“社区市民综合帮扶项目”个案研究
[Abstract]:Under the new normal state of economy, how to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and pertinence of the urban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of the aid? Welfare pluralism provides a theoretical paradigm for perfecting the government-led social relief policy.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Shanghai Community Citizen Comprehensive help Project, this paper tries to demonstrate the welfare pluralistic system logic of the expansion of social assistance functio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weak social assistance service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the source of charitable funds is single. Social organization underdevelopment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problems need to take three measures, namely, to standardize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ssistance projects, to build a multi-service system of relief management, to implement more active comprehensive assistance project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transition from complementary relief to development-oriented assistance, to increase government purchase of services an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find a feasible way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urban social assistance and social assistance.
【作者单位】: 上海行政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基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与服务经办体系”(编号:中改办第251号)研究阶段成果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项目“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战略框架完善研究”阶段成果
【分类号】:D6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宗银;试论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J];广西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2 闵宗银;试论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3 李巍;周源;;山东省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纪实[J];走向世界;2000年01期
4 马兆明;规范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5 ;江西省完善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试行)[J];中国民政;2003年10期
6 张克义;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三大问题[J];中国民政;2004年04期
7 谢永行;试论我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年04期
8 赵航;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现状及发展浅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02期
9 于秀丽,姚建平;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J];长江论坛;2005年05期
10 程珊珊;;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J];广东科技;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勇;陈康海;;建立健全我省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制度思索[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吕明晓;;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十大发展方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芙蕾雅;;我国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缺失与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维克;;关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几点思考——以青岛市为例[A];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青岛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秋叶;健全社会救助制度需要走出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报;2013年
2 记者 杨华;我省不断推进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N];陕西日报;2014年
3 刘盈蓉 张融;我市社会救助制度在全省实现“六个率先”[N];湘潭日报;2008年
4 邹海贵 刘峥;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风险及防范[N];中国社会报;2010年
5 郭潇雅 齐琦 查英;创新当代中国 社会救助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张建平;保障救助对象家庭基本生活[N];中国社会报;2012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社会保障系主任 韩克庆;创新发展社会救助制度[N];中国改革报;2014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 韩克庆;社会救助制度的创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4年
9 山东省民政厅厅长 王浩;建立“大救助”工作机制 推动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N];中国社会报;2014年
10 记者 舒国尧 邢幼_";建立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泛的社会救助制度[N];中国社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2 仇志娟;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建敏;完善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与积极途径[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刘海山;中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筹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岩;完善政府责任在社会救助制度设计中的路径选择[D];河南大学;2011年
4 赵义玉;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汤敏;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若干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6 阎昱蓉;论甘肃地方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
7 郭虹豆;我国与东南亚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顾淑敏;社会救助对象的动态监管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9 左政;社会救助中的政府责任[D];郑州大学;2015年
10 刘倩茹;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52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25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