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新媒体拟态环境对公共危机舆情的重构机制

发布时间:2018-10-15 14:18
【摘要】:正关于风险社会,美国社会学学者乌尔里希·贝克认为,现代文明虽然取得了比传统社会更好的生存环境,但是不得不面对新环境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风险。而瑞典学者斯万·欧维·汉森则认为,风险只是表面上增加了,"主要是因为我们更关注那些风险增加的情况,而不关注那些风险降低的情况"。~((1))也就是说,风险也许本就是公众的一种"关注"偏向。那么,究竟是谁引导公众去"关注"的呢?不言而喻,媒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Abstract]:As for the risk society, Ulrich Baker, an American sociologist, believes that although modern civilization has achieved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than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it has to face the unprecedented uncertainty brought about by the new environment. Swedish scholar Swan Orvey Hansen argues that risk has only increased on the surface, "mainly because we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increased risk than the reduced risk." ~ (1) that is to say, Risk may be a "concern" bias on the part of the public. So who led the public to "concern"?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the media play a vital role.
【作者单位】: 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学院;
【基金】:2016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和谐辽宁的新媒体公共危机传播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L16CXW001)成果
【分类号】:D63;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斯万·欧维·汉森,刘北成;知识社会中的不确定性[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素培;庄越;;适应性风险规制理论构建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7年03期

2 宋琳琳;;新媒体拟态环境对公共危机舆情的重构机制[J];青年记者;2017年15期

3 王刚;;环境风险:思想嬗变、认知谱系与质性凝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4 张青兰;;风险社会和生态现代化——我国环境发展的新展望[J];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5 贾英健;;风险意识与中国现代性构建[J];理论学刊;2015年11期

6 周文华;寇东亮;;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J];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7 张朝举;祁毓;;转型期中国公共风险指数测度及财政治理效应评估[J];财政研究;2015年09期

8 李文竹;杨春兰;杨明祥;;风险沟通视野中水资源议题的传播场域模式与优化路径——基于2014年三峡工程调度风险事件的文本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9 张旭阳;;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现状及立法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4年36期

10 王军明;;风险刑法视域下的经济刑法立法走向[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哲;;从拟态环境理论看社会信任缺失现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王天铮;;媒介拟态环境与法治文化[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年12期

3 董金华;毛华栋;;微博及其拟态环境的构建[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4 张北坪;;拟态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应对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3年08期

5 朱晓文;张芹玲;;“拟态环境”困局:新媒体下基层干部的挑战与应对之策[J];领导科学;2013年29期

6 张佰明;;微博 构筑个性化拟态环境的自媒体[J];中国工人;2012年03期

7 卢艳荣;金天星;;“拟态环境”语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J];人民论坛;2012年14期

8 张浩;刘红平;;印度人,真的认识中国吗?——以“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理论的视角分析[J];青年记者;2009年35期

9 陈涵;;婚恋交友类节目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0年31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文哲;;从拟态环境理论看社会信任缺失现象——以“彭宇案”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3 高萍;;试论网络媒体在“体育强国”积极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丁汉青;影响拟态环境状态的几个主要因素[N];中华新闻报;2004年

2 李扬;“拟态环境”亟需媒体担责[N];新华日报;2010年

3 顾德宁 梅剑飞;面对偶发个案,,媒体应引导别误导[N];新华日报;2013年

4 喻国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构建话语权第一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越城区委宣传部 谢云飞;平衡与和谐——构建网络生态环境[N];绍兴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赫男;我国大众传媒建构的“拟态环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星星;电视相亲节目构建的“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付全林;当前拟态环境失衡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杨帆;众声喧哗 微博“围城”[D];南昌大学;2015年

4 吴晟;网络拍客与拟态环境的再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5 孙景志;构建网络二重拟态环境理论框架的尝试[D];安徽大学;2010年

6 丁汉青;传播中的拟态环境[D];郑州大学;2000年

7 何丽;信息时代媒体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健康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艳瑜;拟态环境信息呈现方式和数量对现实环境辨认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淑芳;拟态环境信息对居住意向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董久妍;拟态环境对客观环境识别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72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272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b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