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高校毕业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6 13:57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加之我国公务员考试的逐渐公开、公平化,“公务员考试”日益呈现竞争的白热化,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它更是一条炙手可热的就业途径。公务员这一职业,工作内容相对轻松、收入较为稳定,社会保障健全,成为当今人们追逐的热门行业并不令人意外,而“公务员考试”则是目前为止走上公务员之路较为公平的方式。因此,大学毕业生“考公务员热”的现象日益凸显。虽然中央国家机关和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加大要求基层工作经验的岗位的比重,但仍然没有改变大学生是国考主力军的事实。本论文首先概述了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现状及其影响.从对历年来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数量及竞争比的分析来看,大学生考公务员之“热”不仅仅表现在逐年上升的报考总人数,也表现在很多热门行业的竞争比之高。从这一现象的影响来看,大学生“考公务员热”是一把“双刃剑”,在积极影响方面,我认为国家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对政务信息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公务员考试所提供的多个岗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考公务员热”也会导致人力资源与岗位不匹配而加剧人才的浪费,公务员职业作为“官”的形象也会刺激大学生对权力的追逐。该现象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的调查表明大部分的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对所报岗位的工作内容并不太了解,对公务员职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传统印象上,对自身认知与公务员岗位的需求不协调,就考生个人而言,主要存在对公务员职业认识不全面,对自身与公务员岗位需求的认知不协调的问题,而大量缺考等现象也造成了国家物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接下来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外在以及内在的原因。外在原因主要是众所周知的公务员职业优越性的吸引,“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迫于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以及就业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从大学生自身来看,主要是因为他们就业观以及价值观逐渐趋于同质化,希望能选择一各较为“稳定、舒适”的职业,缺乏创新思维,自主创新意识淡薄。最后围绕如何改善这一现象、解决毕业生就业这一问题,分别从毕业生个人、国家以及高校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选题从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旨在通过对我国高校毕业生“考公务员热”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科学性、自我认知以及对公务员岗位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随机调查问卷及实际走访,并结合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Gordon Willard Allport)的机能自主(functionally autonomous)理论分析高校毕业生“考公务员热”这一行为的动机产生过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开展课题研究的主线,以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对策为最终的研究目的。通过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和就业选择的全面性、科学性,从高校到国家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以及创业政策的完善,相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公务员考试”竞争的盲目性与白热化,帮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寻找到更好的就业途径,以充分发挥他们个人才智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广陵剑;;正说公务员热[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01期

2 汤;华静;;七大诱惑诱发公务员热[J];资料通讯;2006年11期

3 章延杰;;对公务员热的反思[J];党政论坛;2007年04期

4 罗文静;;对当代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冷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万兵;余家富;;“公务员热”之我见[J];才智;2008年22期

6 孙建忠;;浅谈“公务员热”存在的原因[J];才智;2008年19期

7 孙军;;由高校“考公务员热”引发的就业思考[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8 肖强;;“公务员热”催生行政文明[J];领导文萃;2008年07期

9 卢立昕;朱宗宝;;管理心理学视角下对“公务员热”现象的浅析[J];中国市场;2008年40期

10 邵忠;;公务员热[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锋;“公务员热”背后的体制性积弊[N];经济参考报;2010年

2 ;公务员热降温了[N];大连日报;2012年

3 本报评论员 史哲;“公务员热”让人又羡又厌[N];南方周末;2010年

4 郭立场;公务员热不为“弃考”而降温[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5 范正伟;“公务员热”背后的改革命题[N];人民日报;2013年

6 吕雪芬;理性看待公务员热[N];光明日报;2005年

7 海华;公务员热折射三大社会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单东;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缓解“考公务员热”[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一刀;“公务员热”何时能降温[N];工人日报;2006年

10 苏健滨 作者单位:菏泽市人事局;对报考公务员热的一点思考[N];菏泽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永艳;对大学生群体“考公务员热”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翟闪;高校毕业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章锐;对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热”的思考[D];苏州大学;2014年

4 耿翠婷;制度成本理论视角下“公务员热”现象探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王菲菲;社会学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考公务员热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铁男;高校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于洋;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理想类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林雪花;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9 白银华;“官本位”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95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295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e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