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治理的逻辑转向:一种行动主义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10-27 20:28
为了应对社会生活中日益频现的突发事件,由公共部门主导的应急管理实践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在快速朝向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开始显现出高风险特征,这就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风险社会特征初现和社会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出现了从对突发事件的被动应急向对风险的主动治理的转型趋势。本研究主要运用研究整合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借助风险社会理论、治理理论和复杂性理论,分析我国社会风险的来源与特征,梳理应急管理向风险治理演变的内在逻辑和必要性,论证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特征下基于制度的管理与控制难以为继,风险治理需要通过达成合作行动来实现,并基于行动主义理论启示提出风险治理的五条基本原则。本论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首先针对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危机与危机管理、风险与风险管理这三组易于混淆的概念加以厘定和辨析,为整个研究奠定基础;然后指出随着我国应急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发展,对风险的重视程度越发突出,特别在国家总体安全观和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呈现出应急管理向风险治理转型的趋势,认为如果说应急管理在过往的社会治理中只是一个补救性措施,那么在风险社会中风险治理将居于社会治理的核心。第二...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问题与方法
三、理论基础
(一)风险社会及相关理论
(二)治理理论
四、文献综述
(一)国外风险治理相关研究
(二)国内风险治理相关研究
(三)风险治理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章 从应急管理到风险治理:发展与转型
一、概念厘定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
(二)危机与危机管理
(三)风险与风险管理
二、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
(一)单一灾种应对期(2003 年以前)
(二)“一案三制”体系期(2003—2018 年)
(三)“大应急”整合期(2018 年之后)
三、风险治理的兴起
(一)总体安全观
(二)治理现代化
第二章 风险治理的社会场域:风险社会的来临
一、风险成因的多维审视
(一)全球化:卷入全球风险社会
(二)市场化:不平衡的风险分配
(三)城市化:风险集散地的形成
(四)工业化:发展主义裹挟危机
(五)信息化:现实与虚拟的风险重叠
二、现代社会的风险特性
(一)从自然风险到人为风险
(二)从分散性风险到整体性风险
(三)从偶发性风险到结构性风险
(四)从实在性风险到建构性风险
第三章 风险治理的认知基础: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一、复杂性思维
(一)复杂性思维的认知升级
(二)从复杂性看应急管理失效
二、确定性的终结
(一)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认知转变
(二)确定性思维的困局
三、传统治理逻辑的认知失灵
(一)科层逻辑下的风险控制
(二)市场逻辑下的风险转移
(三)超越科层与市场
第四章 风险治理的行动逻辑
一、制度主义与行动主义:两种逻辑选择
(一)制度主义
(二)行动主义
二、从“制度—控制”到“行动—合作”
(一)社会治理中的制度逻辑
(二)由控制导致的治理困境
(三)行动促成合作的理论基础
三、基于行动主义的风险治理原则
(一)意识优于规则
(二)多元优于一元
(三)网络优于科层
(四)引力优于推力
(五)服务优于控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提升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试金石”[J]. 王宏伟.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8(06)
[2]新型风险的由来[J]. 王宏伟. 安全. 2018(11)
[3]行动主义:基于合作治理的新型制度模式[J]. 刘柯.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8(05)
[4]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变革[J]. 王宏伟. 行政论坛. 2018(04)
[5]从历史回望中把握组建应急管理部的意义[J]. 王宏伟. 中国安全生产. 2018(04)
[6]中国社区治理政策文本:一种行动主义的分析框架[J]. 苟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组建应急管理部的现实意义[J]. 钟开斌. 紫光阁. 2018(04)
[8]论行动主义治理——一种新的集体行动进路[J]. 柳亦博,玛尔哈巴·肖开提.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1)
[9]“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J]. 范如国.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2)
[10]风险治理中的社会参与--以国外经验为镜鉴[J]. 邢梓琳. 中国减灾. 2017(01)
博士论文
[1]不确定性问题初探[D]. 李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2]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D]. 黄欣荣.清华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西方风险“治理性”模式的转换及本土启示[D]. 钱国英.华东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62270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问题与方法
三、理论基础
(一)风险社会及相关理论
(二)治理理论
四、文献综述
(一)国外风险治理相关研究
(二)国内风险治理相关研究
(三)风险治理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章 从应急管理到风险治理:发展与转型
一、概念厘定
(一)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
(二)危机与危机管理
(三)风险与风险管理
二、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
(一)单一灾种应对期(2003 年以前)
(二)“一案三制”体系期(2003—2018 年)
(三)“大应急”整合期(2018 年之后)
三、风险治理的兴起
(一)总体安全观
(二)治理现代化
第二章 风险治理的社会场域:风险社会的来临
一、风险成因的多维审视
(一)全球化:卷入全球风险社会
(二)市场化:不平衡的风险分配
(三)城市化:风险集散地的形成
(四)工业化:发展主义裹挟危机
(五)信息化:现实与虚拟的风险重叠
二、现代社会的风险特性
(一)从自然风险到人为风险
(二)从分散性风险到整体性风险
(三)从偶发性风险到结构性风险
(四)从实在性风险到建构性风险
第三章 风险治理的认知基础: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一、复杂性思维
(一)复杂性思维的认知升级
(二)从复杂性看应急管理失效
二、确定性的终结
(一)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认知转变
(二)确定性思维的困局
三、传统治理逻辑的认知失灵
(一)科层逻辑下的风险控制
(二)市场逻辑下的风险转移
(三)超越科层与市场
第四章 风险治理的行动逻辑
一、制度主义与行动主义:两种逻辑选择
(一)制度主义
(二)行动主义
二、从“制度—控制”到“行动—合作”
(一)社会治理中的制度逻辑
(二)由控制导致的治理困境
(三)行动促成合作的理论基础
三、基于行动主义的风险治理原则
(一)意识优于规则
(二)多元优于一元
(三)网络优于科层
(四)引力优于推力
(五)服务优于控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提升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试金石”[J]. 王宏伟.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8(06)
[2]新型风险的由来[J]. 王宏伟. 安全. 2018(11)
[3]行动主义:基于合作治理的新型制度模式[J]. 刘柯.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8(05)
[4]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变革[J]. 王宏伟. 行政论坛. 2018(04)
[5]从历史回望中把握组建应急管理部的意义[J]. 王宏伟. 中国安全生产. 2018(04)
[6]中国社区治理政策文本:一种行动主义的分析框架[J]. 苟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组建应急管理部的现实意义[J]. 钟开斌. 紫光阁. 2018(04)
[8]论行动主义治理——一种新的集体行动进路[J]. 柳亦博,玛尔哈巴·肖开提.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1)
[9]“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J]. 范如国.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2)
[10]风险治理中的社会参与--以国外经验为镜鉴[J]. 邢梓琳. 中国减灾. 2017(01)
博士论文
[1]不确定性问题初探[D]. 李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2]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D]. 黄欣荣.清华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西方风险“治理性”模式的转换及本土启示[D]. 钱国英.华东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62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6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