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视角下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8 20: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救助,在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最后一道防线作用。然而,社会救助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妨碍了被救助对象利益需要的满足。学术界对社会救助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理论视角,但都无法体现“被救助对象”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利用利益为杠杆调控社会,对社会救助坚持以“被救助对象”的利益为核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视角,对社会救助问题进行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与社会救助基本内容。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基本内容和最新发展,如利益关系理论、利益矛盾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对利益观最新发展的理论观点,确立研究社会救助问题的理论基础。通过介绍社会救助,展现社会救助的研究范围。然后,构建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与社会救助之间的联系,为利用利益观研究社会救助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研究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视角下的社会救助的缘由和属性。从利益观的角度进行分析,社会救助的缘由主要有:满足被救助对象利益的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社会救助的研究现状
        2.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利益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一、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与社会救助
    (一)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基本内容及新发展
        1.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基本内容
        2.习近平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新发展
    (二)社会救助的界定、特点及功能
        1.社会救助界说
        2.社会救助的特点
        3.社会救助的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与社会救助的关系
        1.“贫困”是利益的表现形式
        2.社会救助是各种利益形式的综合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视角下社会救助的缘由和属性
    (一)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下社会救助的缘由
        1.满足被救助对象利益的需要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应有之义
        3.利益整合的重要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下社会救助的属性
        1.社会救助的社会属性
        2.社会救助的经济属性
        3.社会救助的政治属性
        4.社会救助诸问题属性之间的关系
三、社会救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其原因的利益观分析
    (一)社会救助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救助理念落后
        2.对社会救助认识不合理
        3.利益观对社会救助观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社会救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救助主体单一
        2.社会救助对象的确定标准背离实际情况
        3.社会救助程序缺乏有效监督
        4.社会救助的城乡二元分化
    (三)社会救助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救助法律体系不健全
        2.社会救助权利缺位
        3.社会救助程序方面的立法欠缺
        4.利益观对社会救助立法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社会救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救助注重“输血”而忽视“造血”
        2.社会救助区域差异明显
        3.利益观对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对社会救助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对社会救助观念方面的启示
        1.倡导积极的社会救助理念
        2.转变对社会救助的认识
    (二)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对社会救助制度方面的启示
        1.构建的多元化社会救助主体
        2.转向符合实际的社会救助对象确定标准
        3.完善社会救助的方式
        4.加强对社会救助的监督
        5.实现社会救助的城乡一体化
    (三)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对社会救助立法方面的启示
        1.出台社会救助法
        2.明确规定社会救助权
        3.增加关于社会救助程序方面的立法
    (四)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对社会救助实践方面的启示
        1.社会救助中注重“助其自助”
        2.缩小社会救助的区域差距
五、结语:在党的领导下走向更加完善的社会救助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论共同体与分配正义[J]. 张劲松.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7)
[2]从生存型救助到发展型救助: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困境与完善路径[J]. 谢勇才,丁建定.  中国软科学. 2015(11)
[3]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及路径探析[J]. 刘华平.  西北人文科学评论. 2015(00)
[4]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视域下当代中国利益整合问题探析[J]. 刘惠.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5]完善我国社会救助程序的思考——兼论《社会救助法》草案的修改完善[J]. 袁建波.  中国民政. 2013(06)
[6]法政治学的核心范畴研究——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视角[J]. 王立峰.  社会科学研究. 2013(03)
[7]社会救助法的程序价值及其法律机制完善——兼论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程序规定之不足[J]. 蒋悟真,汪湖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8]社会救助的程序法治——价值、原则与制度构建[J]. 杨思斌.  山东社会科学. 2012(02)
[9]完善我国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议题[J]. 关信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05)
[10]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研究[J]. 周沛,陈静.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博士论文
[1]社会救助权研究[D]. 何平.湖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发展研究[D]. 侯典.云南大学 2015
[2]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及其当代启示[D]. 李晓芬.东北林业大学 2014
[3]我国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问题研究[D]. 田丽娜.延安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31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631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c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