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基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 ——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19 03:31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快速城市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例如社会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等导致了民众不平衡心理的产生。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为社会舆论的生成、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进而呈现出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网络舆论生态。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权力结构做出了新的调整,简政放权意味着地方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治理任务,尤其对基层政府来说,既面临着上级政府考核的压力,又面临着网络舆情应对的挑战。当前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并成为公众借以表达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舆情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存,网络舆情治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一表述为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提供了路线方向和根本遵循。本文以常州市武进区网络舆情治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专著文献、政策文件的梳理,明确了研究思路: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表现形式,是社会问题的聚合与放大;社会问题多集中于基层,网络舆情的生成、传播的起点便从基层开始,故基层政府处于网络舆情治理的最前线,也因此成为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主体。在明确研究思路的基础...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主要内容
        1.4.2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基层政府
        2.1.2 网络舆情
        2.1.3 网络舆情治理
    2.2 理论基础
        2.2.1 网络治理理论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3 常州市武进区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
    3.1 常州市武进区应对网络舆情的总体概况
        3.1.1 网络舆情发展形势
        3.1.2 组织设置与职能配置
        3.1.3 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建设
    3.2 常州市武进区网络舆情典型案例介绍和分析
        3.2.1 常州市武进区网络舆情典型案例介绍
        3.2.2 常州市武进区网络舆情典型案例分析
    3.3 常州市武进区网络舆情应对的主要做法
        3.3.1 建立网络舆情指标体系
        3.3.2 建立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机制
        3.3.3 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
4 常州市武进区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常州市武进区网络舆情应对主要存在的问题
        4.1.1 基层政府治理理念方面
        4.1.2 人员配备和队伍建设方面
        4.1.3 专业技能和资源投入方面
        4.1.4 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方面
    4.2 常州市武进区网络舆情应对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管制思维的单向度
        4.2.2 组织结构的线性化
        4.2.3 硬件设施的单一化
5 国外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的经验借鉴
    5.1 美国“政府与社会协调监管”模式
        5.1.1 模式概述
        5.1.2 主要特点
    5.2 德国“合作化管理”模式
        5.2.1 模式概述
        5.2.2 主要特点
    5.3 韩国“实名制管理”模式
        5.3.1 模式概述
        5.3.2 主要特点
6 完善常州市武进区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系统
        6.1.1 改善网络舆论信息资源质量
        6.1.2 维护网络舆论信息的多样性
        6.1.3 培养网民健康理性的心态
    6.2 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6.2.1 实现网络综合治理多主体协同
        6.2.2 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多手段应用
        6.2.3 构建网络综合治理法规体系
    6.3 强化应对网络舆情的技术支持
        6.3.1 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预警监测机制及网络谣言综治机制
        6.3.2 建立网络舆情数据库,提升舆情研判能力
        6.3.3 完善网络舆情管理系统,提升网情发现收集能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评价及优化路径[J]. 姚曦,张梅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2]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治理大数据能力建设研究[J]. 郭春侠,刘惠,储节旺.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12)
[3]中国网络舆情治理的系统分析与善治路径[J]. 张权,燕继荣.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9)
[4]网络治理探究:溯源与展望[J]. 宋迎法,张群.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5]新传播环境下的舆情特点及挑战[J]. 黄楚新,王涵.  新闻与写作. 2017(03)
[6]在模糊与清晰之间——国家治理的信息逻辑[J]. 韩志明.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3)
[7]论应急管理视角下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J]. 安志放.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8]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 张俊雪.  法制与社会. 2017(01)
[9]论网络舆情法律规制的国外经验及其启示[J]. 陈媛,古丽阿扎提·吐尔逊.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02)
[10]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要素及运行机理研究[J]. 黄微,李瑞,孟佳林.  图书情报工作. 2015(21)



本文编号:3632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632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1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