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1 22:34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阶段,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接踵而至,对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和责任担当提出了全新挑战,与此同时,从严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实”,以中央八项规定为代表的各项制度规定对公务员纪律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迫切需要公务员摆正心态、提高效率、保持热情,而这其中职业倦怠成为了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拦路虎”。作为公务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组织税费收入的重要力量,税务干部同样受职业倦怠困扰。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个体身心健康,还将通过影响个体工作效率、部门工作效率,最终影响税务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本文着眼税务干部职工这一群体,以保山市税务系统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真实反映保山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职业倦怠现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及缓解对策进行探讨。本文首先界定了公务员、税务干部职工和职业倦怠的概念,并介绍了职业倦怠相关理论和相关测量工作。本文设计访谈提纲,分层选取24名干部职工开展深度访谈,整理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根据日常工作和访谈收集到的信息,进一步设计问卷,形成了基本信息、职业倦怠现状、职业倦怠成因三个量表,面向全市税务系统开展问卷调...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一章 职业倦怠理论及测量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务员
二、税务干部职工
三、职业倦怠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需求层次理论
三、资源保存理论
四、双因素理论
第三节 职业倦怠测量工具
一、MBI
二、BM
三、S-MBM
四、OLBI
第二章 访谈设计和问卷编制
第一节 保山市税务系统概况
第二节 访谈设计
一、对象选取
二、内容设计
三、访谈记录概况
四、典型访谈记录
第三节 问卷编制
一、样本选取
二、内容设计
第三章 保山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第一节 样本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职业倦怠现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三节 保山市税务系统总体职业倦怠情况
一、职业倦怠程度分组描述
二、职业倦怠现状量表整体水平分析
三、职业倦怠现状量表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职业倦怠现状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节 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职业倦怠差异性分析
一、基于性别的差异性分析
二、基于年龄的差异性分析
三、基于职级的差异性分析
四、基于工龄的差异性分析
五、基于学历的差异性分析
六、基于岗位的差异性分析
七、基于婚姻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八、基于单位层级的差异性分析
第五节 问卷统计结论
第四章 保山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第一节 职业倦怠成因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二节 职业倦怠成因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个人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个人期望太高,缺乏客观判断
二、缺乏职业规划,工作作风漂浮
三、抗压能力不强,舒压渠道不畅
第四节 工作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工作负荷太大,压力与日俱增
二、工作重复单调,缺乏挑战激情
三、主人翁意识差,参与感程度低
四、执法风险太大,改革压力沉重
第五节 组织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岗位安排不当,内部流动不足
二、绩效考核偏颇,作风纪律从严
三、晋升渠道狭窄,待遇保障不足
四、人际关系消耗,组织支持不够
第六节 社会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公众期望过高,心理压力陡增
二、社会支持缺乏,自我认可降低
三、服务要求更高,适应能力不强
第五章 保山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职业倦怠缓解对策
第一节 个人因素下的缓解对策
一、客观自我评价,树立正确导向
二、强化职业规划,保持工作热情
三、科学自我调节,舒缓不良情绪
第二节 工作因素下的缓解对策
一、合理调配人员,减轻工作负荷
二、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挑战
三、提高主人意识,进行参与管理
四、强化内控监管,整合力量攻坚
第三节 组织因素下的缓解对策
一、明晰职责权限,加强岗位流动
二、优化绩效考核,营造积极氛围
三、拓宽晋升渠道,加大薪资保障
四、构建和谐关系,强化组织支持
第四节 社会因素下的缓解对策
一、加强组织关怀,建立合理期望
二、提升工作质效,树立良好形象
三、管理服务并举,迎接更大挑战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 1:访谈提纲
附 2:保山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何有效激励公务员——以“双因素”理论为视角[J]. 卞欢. 学理论. 2014(27)
[2]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员工工作压力与反生产行为关系的研究[J]. 王巧铃.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4(08)
[3]资源保存理论溯源、主要内容探析及启示[J]. 曹霞,瞿皎姣.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15)
[4]双因素理论与公务员个体行政行为研究[J]. 李桓促.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5]直面困境 突出重围——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谈[J]. 任文硕.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3(12)
[6]从职业倦怠浅析公务员压力管理[J]. 马前. 前沿. 2012(14)
[7]乌鲁木齐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魏娴,李富业,刘继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05)
[8]新公共服务理论反思及启示[J]. 杨博,时溢明.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9]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其规避——以天津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为例[J]. 王伟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J]. 成锡锋. 决策. 2008(04)
硕士论文
[1]阿勒泰地区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实证研究[D]. 米尔古丽·金恩斯汉.新疆大学 2017
[2]泉州市L区基层公务员工作倦怠现状与成因研究[D]. 朱剑伟.华侨大学 2017
[3]基层工商管理部门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 冯天运.山东大学 2017
[4]扬州市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与对策研究[D]. 卞树扬.扬州大学 2016
[5]江苏省海门市建设系统公务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 许佳华.苏州大学 2016
[6]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D]. 熊振华.南昌大学 2015
[7]成都市基层交通警察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研究[D]. 王文江.电子科技大学 2014
[8]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削减对策[D]. 李娇娇.南昌大学 2013
[9]中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 李锦.华中师范大学 2013
[10]基层公务员工作倦怠问题研究[D]. 陈辛.广西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22901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一章 职业倦怠理论及测量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务员
二、税务干部职工
三、职业倦怠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需求层次理论
三、资源保存理论
四、双因素理论
第三节 职业倦怠测量工具
一、MBI
二、BM
三、S-MBM
四、OLBI
第二章 访谈设计和问卷编制
第一节 保山市税务系统概况
第二节 访谈设计
一、对象选取
二、内容设计
三、访谈记录概况
四、典型访谈记录
第三节 问卷编制
一、样本选取
二、内容设计
第三章 保山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第一节 样本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职业倦怠现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三节 保山市税务系统总体职业倦怠情况
一、职业倦怠程度分组描述
二、职业倦怠现状量表整体水平分析
三、职业倦怠现状量表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职业倦怠现状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节 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职业倦怠差异性分析
一、基于性别的差异性分析
二、基于年龄的差异性分析
三、基于职级的差异性分析
四、基于工龄的差异性分析
五、基于学历的差异性分析
六、基于岗位的差异性分析
七、基于婚姻状态的差异性分析
八、基于单位层级的差异性分析
第五节 问卷统计结论
第四章 保山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第一节 职业倦怠成因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二节 职业倦怠成因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个人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个人期望太高,缺乏客观判断
二、缺乏职业规划,工作作风漂浮
三、抗压能力不强,舒压渠道不畅
第四节 工作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工作负荷太大,压力与日俱增
二、工作重复单调,缺乏挑战激情
三、主人翁意识差,参与感程度低
四、执法风险太大,改革压力沉重
第五节 组织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岗位安排不当,内部流动不足
二、绩效考核偏颇,作风纪律从严
三、晋升渠道狭窄,待遇保障不足
四、人际关系消耗,组织支持不够
第六节 社会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公众期望过高,心理压力陡增
二、社会支持缺乏,自我认可降低
三、服务要求更高,适应能力不强
第五章 保山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职业倦怠缓解对策
第一节 个人因素下的缓解对策
一、客观自我评价,树立正确导向
二、强化职业规划,保持工作热情
三、科学自我调节,舒缓不良情绪
第二节 工作因素下的缓解对策
一、合理调配人员,减轻工作负荷
二、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挑战
三、提高主人意识,进行参与管理
四、强化内控监管,整合力量攻坚
第三节 组织因素下的缓解对策
一、明晰职责权限,加强岗位流动
二、优化绩效考核,营造积极氛围
三、拓宽晋升渠道,加大薪资保障
四、构建和谐关系,强化组织支持
第四节 社会因素下的缓解对策
一、加强组织关怀,建立合理期望
二、提升工作质效,树立良好形象
三、管理服务并举,迎接更大挑战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 1:访谈提纲
附 2:保山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何有效激励公务员——以“双因素”理论为视角[J]. 卞欢. 学理论. 2014(27)
[2]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员工工作压力与反生产行为关系的研究[J]. 王巧铃.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4(08)
[3]资源保存理论溯源、主要内容探析及启示[J]. 曹霞,瞿皎姣.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15)
[4]双因素理论与公务员个体行政行为研究[J]. 李桓促.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5]直面困境 突出重围——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谈[J]. 任文硕.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3(12)
[6]从职业倦怠浅析公务员压力管理[J]. 马前. 前沿. 2012(14)
[7]乌鲁木齐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魏娴,李富业,刘继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05)
[8]新公共服务理论反思及启示[J]. 杨博,时溢明.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9]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其规避——以天津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为例[J]. 王伟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J]. 成锡锋. 决策. 2008(04)
硕士论文
[1]阿勒泰地区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实证研究[D]. 米尔古丽·金恩斯汉.新疆大学 2017
[2]泉州市L区基层公务员工作倦怠现状与成因研究[D]. 朱剑伟.华侨大学 2017
[3]基层工商管理部门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 冯天运.山东大学 2017
[4]扬州市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与对策研究[D]. 卞树扬.扬州大学 2016
[5]江苏省海门市建设系统公务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 许佳华.苏州大学 2016
[6]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D]. 熊振华.南昌大学 2015
[7]成都市基层交通警察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研究[D]. 王文江.电子科技大学 2014
[8]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削减对策[D]. 李娇娇.南昌大学 2013
[9]中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 李锦.华中师范大学 2013
[10]基层公务员工作倦怠问题研究[D]. 陈辛.广西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22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72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