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后现代语境下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2-12-21 23:20
  后现代的三个核心观点是对主体和理性的心理学瓦解、对"制度化""同一性"的社会学批判、对意义构成主体的语言哲学批判。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看,后现代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包含着历史的叙述方法、历史规律的必然性和语言的历史性的历史法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文化产品,最流行的民族品牌。能不能正确解读、欣赏和理解这个文化产品、民族品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关系到能不能提高各民族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水平。各民族克服"自身体验的失语体验"、进行理性自我的建构,一律平等的建构、文化认同的坚定是后现代语境下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方案。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后现代内涵构建的谱系脉络
二、后现代的三个核心观点
    (一)对主体和理性的心理学瓦解
    (二)对“制度化”“同一性”的社会学批判
    (三)对意义构成主体的语言哲学批判
三、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法则”
    (一)历史的叙述方法
    (二)历史规律的必然性
    (三)语言的历史性
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后现代方案
    (一)克服“自身体验的失语体验”[16]
    (二)理性自我的建构
    (三)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建构
    (四)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坚定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理念与建构[J]. 吴九君,韩力光.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3)
[2]“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J]. 严庆,平维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5)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J]. 王延中.  民族研究. 2018(01)
[4]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论与实践[J]. 杨鹍飞.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5]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J]. 于沛.  历史研究. 2015(03)
[6]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以《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叙事策略为例[J]. 胡铁生,夏文静.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2)
[7]从现代人类学到后现代人类学:演进、转向与对垒[J]. 张连海.  民族研究. 2013(06)
[8]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国家认同问题[J]. 李崇富.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9)
[9]后现代女性主义概观[J]. 冯石岗,李冬雪.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10]“后乡土社会”中的纠纷解决[J]. 耿羽.  贵州社会科学. 2009(10)



本文编号:3722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722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e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