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基于碳交易市场连接的宏观调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6 05:02

  本文关键词:基于碳交易市场连接的宏观调控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市场连接 碳交易 宏观调控


【摘要】:将碳市场连接与宏观调控相结合,通过引入碳市场额外性函数和排放权随机定价模型,构建了包括碳价格趋同和碳市场减排真实性两个最终调控目标的中央计划者宏观调控多目标优化模型。本文首先引入"额外性函数"来描述名义减排目标和真实减排目标之间的偏差水平,指出额外性函数反映的是减排目标的弹性,即"碳市场不能实现减排目标的概率"。然后本文提出碳市场的成功连接包括两个主要的特征:碳价格的趋同以及碳市场减排真实性的提高,并将这两个指标作为全国碳市场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由此建立了多目标优化宏观调控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在额外性函数,价格趋同函数以及配额分配数量之间构建了关联,为宏观调控策略的设计建立了理论基础。为了进一步了解市场连接和宏观调控对企业交易行为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化的企业响应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不确定性水平会对企业的最优利润点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其交易策略。最后本文指出中央计划者在采用数量工具进行市场调控时,不能仅仅盯住市场价格,同时应该盯住不确定性水平,这意味着中央计划者在进行调控时需要适当引入预期管理,具体策略包括:在配额初始分配时尽可能从紧;引入拍卖机制管理需求侧不确定性等。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京津冀应对气候变化公共资金机制研究”(编号:14JDJGB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碳交易市场连接及宏观调控机制研究”(编号:7150328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 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
【分类号】:X196;F832.5
【正文快照】: 为了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2020年之前建立全国碳市场已经达成政治共识,但是由于我国碳市场存在着多达7个试点,中央政府在开展全国碳市场建设中存在着巨大的理论和技术难题。全国碳市场的构建存在三种方法:1自下而上的方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伟伟;马海涌;杨蕾;;国际碳市场对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财经科学;2014年02期

2 莫建雷;朱磊;范英;;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探索及对中国碳市场建设的建议[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德旭;史晓琳;;国外排放贸易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王家祺;李寿德;刘伦升;;跨期间排污权交易中的市场势力与排污权价格变化的路径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1期

3 邱晓明;;减排框架下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及其配套政策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陈波;;碳交易市场的机制失灵理论与结构性改革研究[J];经济学家;2014年01期

5 刘承智;潘爱玲;谢涤宇;;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波动问题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年08期

6 范英;莫建雷;;中国碳市场顶层设计重大问题及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年04期

7 王许;朱磊;范英;;国际经验对我国市场化减排机制设计的启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8 张伟;王加平;;碳权配额存储与借贷研究述评[J];海南金融;2015年10期

9 李寿德;高凌云;张兴福;;跨期间排污权交易中厂商的最优决策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10 李寿德;郭俊华;顾孟迪;;基于跨期间排污权交易的厂商生产/库存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慧;;论金融机制在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中的作用——从碳金融到气候金融[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2 田文昭;霍钊;王燕祥;葛建华;李晓曼;;碳排放额总量不变条件下的跨期定价问题(英文)[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范英;朱磊;刘明磊;张兴平;冯连勇;段宏波;袁家海;张金良;胡燕;崔连标;;低碳发展管理发展研究[A];2012-2013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炳轩;韩国的能源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s,

本文编号:1228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228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e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