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金融危机后资产证券化融资若干法律问题再探讨

发布时间:2025-07-09 06:12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创新型的融资方式。从其产生到如今的短短三十多年间,资产证券化在国外已经被各类型的企业、金融机构广泛应用作为融资手段,也颇受市场上的投资者青睐,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然而,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进而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后,泛滥的资产证券化融资作为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一时陷入饱受争议之境地。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步晚,起点低,到目前为止仅有有限的几起资产证券化融资交易。我国监管层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上一直持审慎态度,再加上我国现时的金融体系和法律法规中存有许多实践资产证券化交易的障碍,资产证券化尚未在我国形成快速发展的局面。这却恰恰令我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没有由于滥用证券化、过度放大杠杆比例而蒙受惊人损失。然而,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尽管金融市场的起伏跌宕久已有之,金融创新型产品却一直在不断推陈出新,向前发展。从资产证券化的本意设计上,其仍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手段,一种风险低回报大的投资途径。因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仍有发展的现实需求。 所谓“危机”,“危”中有“机”,金融危机的爆发正是我国得以明了资产证券化中过往未曾表现出的潜在问题的机会,令我国可以...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及其法律制度概述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二、资产证券化的交易主体
        (一) 发起人
        (二) 特殊目的载体
        (三) 信用增级机构
        (四) 信用评级机构
        (五) 承销人
        (六) 服务人
        (七) 投资者
    三、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
    四、资产证券化中主体的法律关系分析
        (一) 特殊目的载体与发起人
        (二) 特殊目的载体与信用增级机构
        (三) 特殊目的公司与投资者
    五、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本质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双面效应
    一、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一) 金融行业的潮流催动效应
        (二) 增强企业的资产流动性
        (三) 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
        (四)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五) 利率优势
        (六) 表外融资优势
    二、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危机中的助推器效应
    三、金融危机后资产证券化之重新定位
第三章 资产证券化交易安全探讨之一--投资者的优先地位问题
    一、资产证券化交易设计中的投资者优先地位
        (一) 投资者优先地位的含义
        (二) 确立投资者优先地位的担保制度——以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九编为例
    二、金融危机中交易安全失灵—投资者优先地位的困境
        (一) 美国普通法中的担保之"秘密优先权原则"
        (二) "秘密优先权"原则美国制定法之适用变化—信息披露要求降低
        (三) 优先地位困境之——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与"秘密优先权"原则适用
        (四) 优先地位困境之二--"秘密优先权"原则与"重新定性"风险
第四章 资产证券化交易安全问题探讨之二----信用评级问题
    一、信用评级机构与信用评级
    二、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不当行为分析
        (一) 评级依据信息可靠性存疑
        (二) 评级标准不透明
        (三) 评级模型的局限性
        (四) 信用评级机构之利益冲突问题
    三、金融危机后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改革—以美国为例
        (一) "国家认可统计评级组织"的行业自律改革
        (二) 美国证监会的监管改革
第五章 中国金融危机后发展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几点建议
    一、中国目前资产证券化的立法与实践
        (一) 中国目前有关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依据
        (二) 中国有关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进展
    二、对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几点建议
        (一) 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转让的完善—投资者利益保护与登记制度设立
        (二) 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现状及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4057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4057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