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 清代 笔记小说 女性形象 出处:《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清代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是衔接传统与现代的过渡阶段,因此清代社会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两者相互交融。清朝中前期,社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达到封建社会高强度统治的鼎峰,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儒家传统礼教在制度和思想层面规范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在清朝后期,社会逐渐受到外来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因而反映现实社会的文学作品中记录了众多兼具现代性和传统性的人物形象。清代笔记小说内容广博,题材广泛,对研究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均具有史料价值,其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类型众多,全面反映了清代社会中女性的现实生存状况。对清代笔记小说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习以此探析传统社会女性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既对历代笔记小说女性形象研究的扩充和丰富具有学术价值,同时通过对传统女性的研究分析来探究其对于现代女性产生的启发,对女性自我性别意识及社会权力地位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分类比较的方法对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各类女性形象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各类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既对研究清代社会女性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以及思想价值观具有学术意义,同时对提高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地位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本文的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提出选题的研究背景,指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继而梳理了当前学术界对于笔记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第二部分以描述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重点,主要从现实世界中的女性和虚拟世界中的女性两个方面去分析,对笔记小说中的各种女性形象特点展开细致深入的研究。第三部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以及文人作者的特殊身份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清代笔记小说中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对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背后蕴涵的文化意义进行探究,主要蕴涵了男权主义、独立自由的人生观、女性贞节观以及孝悌观等文化意义。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清代笔记小说中女性形象对现代女性产生的现实意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清代女性形象的可继承性和可批判性两个角度思考启示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春华;;陈寅恪笔记小说证史的方法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2 郭彦龙;;笔记小说的概念、演变及价值[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袁文春;;百年来笔记小说概念研究综述[J];学术界;2012年12期
4 李庆西;钟本康;;关于新笔记小说的对谈[J];文学自由谈;1989年02期
5 陈大维;;新旧笔记小说技法举隅[J];写作;1995年07期
6 何婷;;浅论《国史补》纯粹笔记小说地位之确立[J];文教资料;2013年31期
7 刘正平;;笔记辨体与笔记小说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谭磊;;试论《国史补》对纯粹笔记小说模式的确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4期
9 魏继新;;鳇鱼(笔记小说)[J];青年作家;2006年Z1期
10 曾良;南北朝笔记小说零札[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艳秋;宁欣;;笔记小说中的唐宋都市生活服务业[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2 柯卓英;;唐代笔记小说编撰者略论[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稔穰;《阅微草堂笔记》漫议[N];光明日报;2004年
2 黄薇;侠骨柔肠男人书[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黄勇;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蔡静波;唐五代笔记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正平;宗教文化与唐五代笔记小说[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舟子;在传统和现代之间[D];河南大学;2009年
6 江傲霜;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利君;“新笔记小说”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方宇;明代笔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程艳艳;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诗歌精神[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鑫;唐五代笔记小说佛道内容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韩丽珠;宋笔记小说征兆故事类型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林帅;宋人笔记小说中的宋代僧人形象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7 付婷;明代笔记小说中科举资料的文献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童可;1980年代新笔记小说创作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鄢洁;宋代笔记小说中的药物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徐婷;唐代笔记小说中的道教文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61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6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