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永明声律论发生的双重因素

发布时间:2018-01-27 08:14

  本文关键词: 声律论 徒诗 佛经 相互影响 出处:《求索》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诗从以歌唱为主的歌诗过渡到以意义表达为主的徒诗,导致了原有声律体系的崩溃。但诗歌是韵律的艺术,其体制对声律存在内在的要求。因此,重建声律体系是徒诗本身的文体性需求。在六朝士族文化的引导下,包括声律在内的诗歌形式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徒诗声律化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一契机又受到了佛教外力的推动,汉诗声律论迅速成熟并实践化。佛教之所以能够成为汉诗声律化的催化剂,是佛经在汉化过程中,接受了汉诗体制的影响,并对汉诗体制进行了积极调整。佛徒诗人的大量存在,则成为佛教与汉诗声律化的中介。
[Abstract]:The transition of Chinese poetry from singing poetry to meaning expression led to the collapse of the original vocal system, but poetry is the art of rhythm, and its system has inherent demands on the rhythm. Reconstructing the vocal system is the stylistic demand of the poetry itself.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ulture of the six dynasties, the formal art of poetry, including the rhythm,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This opportunity was promoted by the external forces of Buddhism, and the theory of the rhythm of Chinese poetry quickly matur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Buddhism was able to become the catalyst of the rhythm of Chinese poetry. It is the Buddhist sutras in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that accep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system of Chinese poetry and made positive adjustments to the system of Chinese poetry.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Buddhist poets became the intermediary between Buddhism and the rhythm of Chinese poetry.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
【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六朝文学演进中的正变问题研究”(GD12XZW02)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永明文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声律论(1)的理论化与实践。声律论的形成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但佛教在永明声律论成熟过程中的催化剂作用如何形成?佛教是否是促成汉诗声律化的唯一因素?汉诗自身的演进规律又起何作用?南朝文坛,诗歌无疑是第一文体,文坛的很多探索亦围绕诗歌展开,并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志熙;;歌谣、乐章、徒诗——论诗歌史的三大分野[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伏俊琏;汉译佛经诵读方式的来源[J];敦煌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睿良;马克·波拉德;杰西卡·罗;唐小佳;张昌平;;共性、差异与解读:运用牛津研究体系探究早商郑州与盘龙城之间的金属流通[J];江汉考古;2017年03期

2 周能俊;;六朝桂阳郡的白银采掘与使用——以郴州晋简为中心[J];求索;2017年04期

3 马克·波拉德;彼得·布睿;彼得·荷马;徐幼刚;刘睿良;杰西卡·罗森;;牛津研究体系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中的应用[J];考古;2017年01期

4 黄全胜;李延祥;陈建立;铁付德;;以炉渣分析为主揭示古代炼铁技术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11期

5 黎海超;;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周时期采矿遗址研究[J];考古;2016年10期

6 陈明远;林川;;“陶-铜体系”即“火技术-陶冶体系”[J];社会科学论坛;2016年07期

7 李延祥;先怡衡;陈坤龙;杨岐黄;邵安定;张登毅;谭宇辰;;陕西洛南河口绿松石矿遗址调查报告[J];考古与文物;2016年03期

8 汤强松;胡雅年;;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内涵和价值[J];中国文化遗产;2016年03期

9 郁永彬;陈建立;梅建军;陈坤龙;常怀颖;黄凤春;;关于叶家山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研究的几个问题[J];南方文物;2016年01期

10 先怡衡;李延祥;杨岐黄;;洛南鸡眼窑绿松石矿业遗址的石锤[J];人类学学报;201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静;“永明声律论”百年研究综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7期

2 冯春田;刘勰声律说试论[J];东岳论丛;1983年01期

3 徐宝余;;梁武帝“不知四声”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贾兵;;“五声”汉字字调标示法略考——兼谈永明声律论与音乐之关系[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李旭;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独立的审美探讨[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6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连旺;齐梁诗歌声律理论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468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68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c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