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夏济安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文关键词: 夏济安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 陀思妥耶夫斯基 宗教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的缺陷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俄国小说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中国文艺界的影响是一个关乎中国文学以至中国文化的自省与革新的重大问题。陀氏小说所彰显的通过文学叙事深思人类本性与生命价值的创作取向与严肃态度,既与海外华文文学批评界的代表人物夏济安的心性相契合,也一举奠定了夏济安文艺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事实上,即使在当代中国文坛,也迄未出现陀氏小说式的博大、厚重、深邃的"道德反思之作"与"哲学化小说"。本文从夏济安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接受与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夏济安文艺观的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夏济安创作倾向及生活态度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较全面地探讨陀氏对夏济安的影响,并对陀氏的美学精神、宗教精神对于中国文学的启示意义略加申说。
[Abstract]:Russian writer Dostoevsky Jef J Ki China influence on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is a matter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China introspection and innovation of major problems. The highlight of Dostoevsky's novels creation thinking orienta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value of life and serious attitude through the literary narrative, and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criticism representative Xia Jian. The mind fit, has laid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Xia Jian's literary values. In fact, even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China, also have not been appeared in Dostoevsky's novels the broad, thick, deep "moral reflection" and "philosophical fiction". From the acceptance and evaluation of Xia Jian and Dostoevsky Jef J Ki, Dostoevsky Jef J Ki on the impact of Xia Jian's literary theory, three aspects of Dostoevsky Jef J Ki impact on Xia Jian's creation tendency and life attitude,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n Dostoevsky's summer This effect, and the aesthetic spirit of Dostoevsky's religious spirit, for China literature significance slightly repeatedly.
【作者单位】: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206;I5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耕;走入宗教文化语境: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模式构想[J];俄罗斯文艺;2000年03期
2 张竹筠;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孤独意识与对话艺术[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2期
3 魏铬;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生180周年逝世120周年学术研讨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陈思红;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生180周年、逝世120周年学术研讨会[J];俄罗斯文艺;2001年02期
5 柳芭;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生180周年、逝世120周年学术研讨会[J];国外文学;2001年02期
6 陈思红;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学术研讨会概述[J];国外文学;2001年03期
7 臧仲伦;谈谈陀思妥耶夫斯基[J];国外文学;2001年03期
8 龚伯禄;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孤独及其宗教消解[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杨江平;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基督式人物的成因[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10 吴春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问题[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凤林;;痛苦如何变成享受?——试论地下室人的意识学说[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传华;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性[N];文艺报;2010年
2 王志耕;有感于中文《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的问世[N];中华读书报;2012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陀思妥耶夫斯基,,弑父者?[N];深圳商报;2014年
4 季广茂;美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与中国文论生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张变革;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今天的我们[N];文艺报;2011年
6 远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精神[N];文艺报;2012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反叛的种子”如何萌芽[N];深圳商报;2014年
8 苏文 学者;经由第三只眼看俄罗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许原;聆听南非的鼓点[N];中国邮政报;2004年
10 李保平;作家纪德景仰的作家[N];辽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全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志耕;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3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1919-1949)[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光兵;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儿童主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师树磊;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人之谜”[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思琪;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梦境描写[D];云南大学;2012年
4 杜楠;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启示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继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救赎主题[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凌宇;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无神论者[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尹禄;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与反基督思想[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莎莎;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文化视野下的狂欢化叙事[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武晓飞;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物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王诗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余华“对人性的鞭挞”的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42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4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