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在“三城”与“双统”之间
本文选题:嘉誉 切入点:都市文学 出处:《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06期
【摘要】:正葛亮分身有术,他在南方香港(离境之城)讲着北方——南京(真实之城)、襄城(象征之城)的故事。在香港"被说"的尴尬中,他为"新香港人"写香港"传奇"。辗转于三城之间,葛亮师承大陆文学传统与港台文学传统,兼具大传统宏阔的历史意识与小山河精微的日常玩味。一中国文学以乡土文学为大宗。都市文学的成就大抵和它的"声名"一样,受嘉誉者不多。都市文学重要的是丰厚的都市感,以及
[Abstract]:Zheng GE Liang told the story of northern Nanjing (real city), Xiangcheng city (symbolic city) in southern Hong Kong.In the embarrassment of being told in Hong Kong, he wrote the Hong Kong Legend for the New Hong Kong people.Between the three cities, GE Liang inherits the mainland literary tradition and the Hong Kong and Taiwan literary tradition, and has both the grand and broad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great tradition and the subtle daily playfulness of the small mountains and rivers.The bulk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local literature.The achievements of urban literature are almost the same as its reputation.Urban literature is important for the rich sense of the city, and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文学院;华侨大学海外华人文学暨台港文学研究中心;
【基金】:“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HQHRYB2015-06);“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15SKBS306)研究成果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宏;试论新都市文学中的文化边缘趋势[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2 王斌;走向深山更深处——都市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文艺评论;2000年01期
3 杨绍军;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市文学研究综述[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杨剑龙;拓展都市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几个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赵炎秋;试论都市与都市文学[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2期
6 陈莉萍;;消费时代的都市文学[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巫晓燕;;都市审美文化的立体呈现——90年代后辽宁都市文学的一种研究[J];理论界;2007年10期
8 巫晓燕;;走向都市——90年代以降辽宁都市文学概述[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周思明;;新都市文学的搏动与变奏——以深圳文学为主要考察对象[J];艺术广角;2009年02期
10 曹文泉;;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境遇问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川鄂;;当下都市文学的三个关键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4)[C];2005年
2 钱文亮;;都市文学的流变与界定[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戎东贵;陆跃文;;新时期都市文学的发展和走向[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杨剑龙;;论中国都市文学创作与都市文学研究[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5 张光芒;;论作为审美现代性的现代都市文学[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福辉;;现代都市文化与都市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发言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阙国虬;;茅盾与都市文学[A];茅盾研究(第三辑)[C];1988年
8 张元卿;;田野调查与天津都市文学研究[A];都市文化研究(第10辑)——书写城市:文学与城市体验[C];2014年
9 ;刘新秀[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10 谭桂林;;论《子夜》与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宏海 白烨;关于中国当代都市文学的对话(上)[N];文艺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滢莹;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都市文学传统[N];文学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施晨露;都市文学的最高境界 关注都市人精神世界[N];解放日报;2014年
4 黄小驹;都市文学缘何“缺席”[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李东华;当代都市文学的现状与发展[N];人民日报;2005年
6 杨宏海 白烨;都市文学的现状与走向[N];深圳特区报;2005年
7 陈思和;有必要这样提倡“都市文学”吗[N];文汇报;2005年
8 朱辉军;把握都市文学的脉搏[N];文艺报;2001年
9 胡滨;“新都市文学”与深圳文学的走向[N];文艺报;2004年
10 李凤亮;文学:都市的镜像[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友云;饮馔之美—二十世纪中国饮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嘉悦;中国灾难文学及其流变[D];吉林大学;2016年
3 崔宰溶;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D];北京大学;2011年
4 周悦;晋隋之际南北文学融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谭华孚;媒介嬗变中的文学新生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健;“经典焦虑症”透视——“后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朝杰;贞观时期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石曙萍;文学研究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赖博熙;审美现代性视域下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海波;新世纪都市文学中“生存空间”的想象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代伟;新都市文学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朱耀华;唐代长安宵禁制度与都市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4 宋书强;论九十年代都市文学的现代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汤中秋;武汉城市的风情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明亮;“平面化”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小芳;融入与疏离[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军;论海派都市文学的市民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卢琰;本土与异域视野下的黄遵宪文学思想及成因探微[D];延边大学;2015年
10 于苗苗;明末清初莱阳左氏家族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90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69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