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阉割”美学及其后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8-04-24 16:38
本文选题:后现代性 + 殖民文化 ; 参考:《文艺争鸣》2017年03期
【摘要】:正张爱玲在20个世纪40年代的"横空出世",对文坛的震动非同小可。然而,对张爱玲的"消化"和读解,却需要适宜的气候。笔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新旧混杂的上海殖民文化空间在"生产"出张爱玲后,却并不具备充分理解她的条件,其后日益追求明晰的社会历史方向的革命年代更是与张爱玲隔膜。时隔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后现代"的思想文化随着资本输出全球蔓延,蛰伏已久的"欲望"破土而出,展示其刺激生
[Abstract]:However, Eileen Chang's "digestion" and reading of Eileen Chang need a suitable climate. However, the author thinks that after the "production" of Eileen Chang, the new and old Shanghai colonial cultural space in 1940s did not fully understand her conditions after the "production" of Eileen Chang.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later, when the "post modern" ideology and culture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the "desire" that had been dormant had broken out and displayed its stimulating student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学和哲学中的后现代性[J];读书;2000年09期
2 戴树萱;形式与内容的后现代性统一——读《写在墙上的脸》[J];当代文坛;2001年04期
3 金惠敏;主体的浮沉与我们的后现代性[J];外国文学;2001年06期
4 管兴平;;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文化思想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5 武立辉;;广告的后现代性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6 彭卫红;后现代性写作的特征[J];学术界;2005年06期
7 许纪霖;包亚明;严锋;;后现代性与中国式的解读——关于利奥塔的三人谈[J];上海文学;1997年03期
8 张辉;;现实中国想象:消失在传统之前——论《我的世界与你不同》的后现代性[J];青年文学家;2011年24期
9 易丹;解构主义者庄子的后现代性?[J];天涯;1996年02期
10 李鸿;《丰乳肥臀》的后现代性解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四平;当前新诗的城市诉求[N];安庆日报;2005年
,本文编号:1797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79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