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阎连科《炸裂志》对“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洞见与偏见
本文选题:《炸裂志》 + 迷失 ;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炸裂志》应当是阎连科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它凝聚了作者对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迷失与救赎的深层思考,其中有洞见,也有偏见,但偏见不足以遮蔽洞见之光。《炸裂志》在整体上带有寓言性质,是一个关于个人迷失在贪欲、金钱与自我膨胀中的寓言故事。小说中流露出作者的悲观情绪,但这种情绪是真诚和真实的,对于雄心勃勃的理想主义者,《炸裂志》缺少乐观和欢笑,但它如一声棒喝,虽然刺耳,却也多了一份警示。
[Abstract]:It should be one of Yan Lianke's best novels. It condenses the author's deep thinking on the loss and redemp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ve China, including insight and prejudice. But prejudice is not enough to hide the light of insight. "Fractography" is a fable on the whole, a fable about an individual lost in greed, money, and self-expansion. The author's pessimism is revealed in the novel, but this emotion is sincere and true. For ambitious idealists, the "crack" lacks optimism and laughter, but it is like a good drink, although it is harsh, but it is also a warning.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项目(编号:苏教师⺌2014⺗23号)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东平 ,李秀云;关注农民的生存环境——读阎连科的小说[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3期
2 刘保亮;;论阎连科小说的苦难叙述[J];名作欣赏;2006年22期
3 李丹梦;;极端化写作的命运——阎连科论[J];南方文坛;2006年06期
4 王尧;;为信仰写作——阎连科的年月日[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2期
5 李洱;;阎连科的声母[J];南方文坛;2007年05期
6 王晓丽;;论阎连科后期小说的命运悲剧[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阎连科作品学术研讨会[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杨亮;;一个人物,或一个世界——阎连科小说中的“人物”[J];文艺评论;2008年06期
9 阎连科;;魂灵淌血的声响——《阎连科作品集·总序》[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1期
10 董颖;;论阎连科小说中的恶魔性[J];名作欣赏;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阎连科;姜广平;;“偶然性比必然性有更多的包容性和震撼力”[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2 王科;;感伤:生存的无奈与生命的荒唐—评《黑猪毛 白猪毛》[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3 阎晶明;;生命之树的疯狂生长——评《受活》[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方周末记者 朝格图;作家阎连科的田园梦[N];南方周末;2011年
2 本报记者 吴小曼 整理;阎连科 渴望精神的自由[N];华夏时报;2013年
3 麦西 书评人;阎连科的“糊涂”文学观[N];中国图书商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田朝晖;阎连科:我就是个地域性作家[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本报记者 何瑞涓;阎连科:我们怎样写小说[N];中国艺术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舒晋瑜;阎连科:我的写作与我的倔犟[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记者 颜维琦;阎连科新作在“炸裂”中揭开灵魂的真实[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石剑峰;阎连科谈《炸裂志》[N];东方早报;2013年
9 李洱;阎连科的力量[N];北京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杨时e,
本文编号:2071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07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