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作协四大”的文学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8-06-28 06:41

  本文选题:反对精神污染 + 作家协会 ; 参考:《扬子江评论》2016年03期


【摘要】:正在中国当代文学史视野中,研究者高度重视第一次文代会和第四次文代会的文学史意义,这两次会议也常常被视为划分文学史发展阶段的历史节点。相对而言,"作协四大"(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常常被忽略,它在文学史著作中被偶尔提及,主要是因为胡启立在《祝词》中正式作出了保障"创作自由"的承诺。"作协四大"曾被夏衍赞誉为文艺界的"遵义会议"a,对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繁荣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
[Abstract]:In the view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 researche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irst and fourth literary societies, which are often regarded as the historical nodes of dividing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fourth Congress of the Writers' Association (the four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is often ignored and is occasionally mentioned in literary history, mainly because Hu Qili formally made a commitment to guarantee the "freedom of creation" in the "message". " The fourth Congress of the Writers Association was praised by Xia Yan as the "Zunyi Conference" of the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which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1980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中国文学传媒史料综合研究与分类编纂”(项目编号:14AZD081)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中;;中顾委生活会及张光年的答辩[J];炎黄春秋;2014年03期

2 郝怀明;;胡耀邦与作协四大[J];炎黄春秋;2010年09期

3 徐庆全;;转折年代的文学与政治[J];粤海风;2008年06期

4 吴自强;;“创作自由”与作协“四大”[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山城客;文艺新潮和新潮理论(中篇)[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年06期

6 弋人;胡适和胡适以后[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年03期

7 ;贺敬之同志的讲话(摘要)[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年01期

8 ;孟伟哉同志的讲话(摘要)[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年01期

9 ;刘白羽同志的讲话(摘要)[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年01期

10 ;部分同志在大会、小组会上的发言[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平;;“现代派”讨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分化[J];扬子江评论;2016年04期

2 黄发有;;“作协四大”的文学史考察[J];扬子江评论;2016年03期

3 李兴阳;窦飞翔;;中国当代话剧争鸣史中的“我们”——话剧《WM(我们)》及其论争研究[J];艺术百家;2013年03期

4 李建周;;双城记:“现代派”论争中的北京与上海[J];长城;2011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庆全;;陈荒煤和林默涵的一场“官司”[J];文史精华;2006年04期

2 徐庆全;周扬四次文代会主题报告起草过程述实[J];新文学史料;2004年02期

3 姚新勇;文学“风暴”与制度的承袭和变迁——关于“新时期”初期文学的再思考[J];江海学刊;2004年01期

4 张炯;关于我国文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的对话[J];文艺争鸣;1987年03期

5 陈明仙;;迎接创作自由的黄金时代——中国作协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J];世界博览;1985年03期

6 朱穆之;;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中精神污染的一些情况和问题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83年05期

7 梅汝恺;;忆方之[J];钟山;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4期

2 ;重写文学史:建构与检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学者谈[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吴义勤;开放性·互动性·双重主体性——“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黄发有;;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J];文艺争鸣;2006年03期

5 傅书华;;新意迭现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J];博览群书;2006年08期

6 黄云霞;;当代文学史著述的全新尝试——评南大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席扬;温左琴;;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河北学刊;2009年02期

8 叶烨;;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整体优化的几点做法——以丽水学院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甘浩;张健;;文学史体例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J];人文杂志;2011年03期

10 张文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策略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春荣;;文学史话语权威的确立与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史”史学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3 任逍遥;;孤岛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史[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孙良好;;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发言提纲[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日程安排[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志忠;;民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杨;;对文学史两个新概念的质疑——谈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8 贺桂梅;;《中国当代文学史》研讨会纪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6)[C];1999年

9 薛华;;一次遗憾的误读——评关于“潜在写作”和“民间”因素的争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10 高有鹏;;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何要改写——关于刘锡诚《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的出版意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绍俊;一个人的中国当代文学史[N];文艺报;2013年

2 李新宇;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价值立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陈福民;从现实中来 到历史中去[N];北京日报;2010年

4 王震亚;专家会诊“中国当代文学史”[N];北京日报;2001年

5 朱远甫;向善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N];文学报;2014年

6 张志忠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审美优先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和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冯巍;文学繁荣要靠“走心”[N];中国艺术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杨鸥;海内外作家畅谈文学繁荣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张剑虹;有了“红包批评”没了文学繁荣[N];广州日报;2008年

10 高有鹏;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何要改写[N];文艺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沈坛龙;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范式的嬗变[D];东南大学;2015年

2 舒高星;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孔琦;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史论纲[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杨;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卢晓霞;论路遥的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成燕;起点与复制[D];兰州大学;2007年

7 魏国迎;文本“经典化”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77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077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