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宁肯长篇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澄明与遮蔽
本文关键词:论宁肯长篇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澄明与遮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宁肯是当代文坛中一位厚积薄发的作家,在尝试过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后,他选择用小说回馈生活,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感悟与困惑。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转型在宁肯的创作中被摆在突出位置,存在的历史之思会让人看出人之未来的天命,宁肯对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的思考意在把握知识分子的命运,找寻出路。以此为背景的五部长篇小说,塑造了各具特色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既是转型期历史的见证者、体验者和反抗者,又成为解读宁肯小说的突破口。知识分子的沉默、迷失、逃离源于对自身存在使命的遗忘,这种遗忘使知识分子面临无家可归的状态,为了摆脱这种状态,找到知识分子的出路,就必须从存在的历史意义上去思考知识分子的天命,找到存在的真理,即存在的意义。因此,第一章首先阐释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背景,对转型期知识分子存在的历史境遇和“忘在”的精神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相对比,发现其中蕴含的内在线索。第二章,对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予以敞开,知识的积累让知识分子保持清醒的头脑,但现实的打压使他们选择遮蔽与迷误的非本真存在,精神领袖的本真澄明引领故事的发展,而非本真之遮蔽与迷误使读者获得经验,主动反思。第三章揭示宁肯小说创作的遮蔽之思,真理本应是澄明的,但现实更多以遮蔽形式呈现,要认识真理,首先要把握遮蔽,真理是自行遮蔽的澄明。政治的显隐互现,藏文化的进入与超越仅是其实现遮蔽写作的手段,宁肯小说的难读难懂正源于其对知识分子存在命运更为深刻的思考。第四章在遮蔽中获得澄明,宁肯小说创作求道的意义远大于求生,知识分子找寻本我、发现自我、追求超我的过程即层层解蔽的过程,由此把握知识分子的命运,在澄明中为现代知识分子寻找出路,拒绝暴力,获得拯救。
【关键词】:知识分子 80年代 澄明 遮蔽 寻找 拯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1
- 第一章 知识分子的存在与忘在之历史境遇及渊源追溯11-18
- 第一节 转型期知识分子存在的历史境遇11-13
- 第二节 转型期知识分子“忘在”的精神困境13-15
- 第三节 转型期知识分子存在与忘在的渊源追溯15-18
- 第二章 知识分子存在的澄明之境18-27
- 第一节 知识分子本真的澄明18-20
- 第二节 知识分子非本真的澄明20-27
- 一、非本真之遮蔽的发生21-23
- 二、非本真之迷误的展现23-27
- 第三章 现代知识分子的遮蔽之思27-37
- 第一节 政治话语的显隐互现27-32
- 一、政治话语的隐中含显28-29
- 二、政治话语的显中之隐29-32
- 第二节 藏文化的进入与超越32-37
- 一、藏文化的进入——哲学与宗教的对话32-34
- 二、藏文化之超越——丑恶与本真的矛盾34-37
- 第四章 在遮蔽中获得解蔽与澄明37-46
- 第一节 解蔽——为心灵寻找能指37-43
- 一、找寻本我37-39
- 二、发现自我39-41
- 三、追求超我41-43
- 第二节 澄明——在寻找中获得拯救43-46
- 一、拒绝暴力,接受洗礼43-44
- 二、规避悲剧,实现拯救44-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论小说史的书写类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王冉冉;;小说在明清时期的接受历程[J];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05期
3 ;《浙江古代小说史》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吴y=六;关于我国早期小说史的研究[J];社会科学;1984年09期
5 徐岱;小说与故事[J];当代文坛;1985年11期
6 何满子;;小说史方法论——《中国小说史·绪论》(初稿)之一章[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年01期
7 黄艾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史》[J];俄罗斯文艺;1995年06期
8 ;《欧洲小说史》研讨会在汉举行[J];荆州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9 洪兆惠;;守持小说精神[J];艺术广角;1996年06期
10 罗伟章;;越来越难办的小说[J];江南;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林;;现、当代农民小说史“猜想”[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邹理;;评董之林关于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程国君;;叙事:视角的独特和小说技法的探索[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4 王震亚;;千山外,水长流——北美华文小说的回顾与前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5 王平;;小说·文化·人——评宁稼雨近著三种[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6 刘火;;坚守乡村图景书写的意义[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兴安;;恐怖小说在中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8 周腊生;;《燕山外史》不可全盘否定[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火;;坚守乡村图景书写的意义[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王卫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史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说的前世今生[N];解放日报;2012年
2 参加者 李敬泽 徐坤 红柯 谢挺 荆歌 雪漠 孙惠芬 潘灵 金瓯 北北;小说的可能性与写作者的危机感[N];文学报;2003年
3 ;将小说进行到底[N];文艺报;2003年
4 张红超 编译;好小说 烂结尾[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5 徐江;小说的长度与生存理由[N];北京日报;2013年
6 朱双一;2011年台湾小说创作的亮丽风景[N];文艺报;2012年
7 外文所 陈众议;西方小说、类小说的一种纵向概括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钟兴永;从商贾小说视角研究中国商业和商人文化[N];文艺报;2005年
9 刘建华;读——《美国梦,美国噩梦:1960年以来的小说》[N];文艺报;2006年
10 王晓瑜;十一篇小说史[N];文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郝军启;1980年代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莉;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期乡族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永胜;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概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敏;文革主流小说的话语形态及其延伸[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木村淳哉;中国明代四大小说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董定一;明清游历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施战军;中国小说的现代嬗变与类型生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守亮;汉代小说史叙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房伟;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慧;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张冬梅;论1990年代以来“抗战小说”的新变[D];河北大学;2015年
3 向浩;唐代侠义小说中的政治意识[D];西南大学;2015年
4 钟佳蓉;雨果小说里的死亡描写[D];西南大学;2015年
5 孔叔阳;《小说选刊》与1980年代小说创作[D];渤海大学;2015年
6 李琼;新世纪以来回族女作家小说创作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何敬;福克纳小说中的愚人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段闪闪;六朝小说与史书的互渗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伯超;唐五代小说中的胡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10 胡学杏;论哈金小说的生命意识[D];温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论宁肯长篇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澄明与遮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