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世仁童话的“不确定性”
发布时间:2020-03-18 18:46
【摘要】:林世仁作为90年代台湾童话创作风潮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笔下的童话以独特的风格赢得了海峡两岸的关注和赞誉。纵观林世仁的作品,他的童话具有明显的多变风格。选取林世仁的童话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不确定性特征进行解读和分析,可以为儿童文学内容的继续挖掘、研究领域的拓宽提供新的思考方向。林世仁的童话创作观以“童心主义”和“四个偏向”为出发点。“童心主义”使得童话的读者群得到了拓宽,对其隐藏读者产生了新的预设。其思考在“四个偏向”之中的建构和流动使得作品的童话形象、叙事结构出现了多种指向,成为了构成其童话“不确定性”的内在驱动力。在童话的人物形象上林世仁解构了单个故事中人物形象单一的特点,展现了不同于现代童话的人、物的多样性特质。在对于以“小红帽”为代表的实体化出现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林世仁通过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的解构来体现人物的多面性。对于以“梦”“四季”之类的较为抽象的意象,林世仁则提取意象的显著特征做出联想和转换,使得原有的形象变化形貌,给与读者游离的不确定感。汉字则是林世仁童话群像中带有鲜明特点的形象。林世仁以汉字本身的音、义、形等特征作为发散的中心进行多方面的阐释,在童话中形成了另类的解读。在叙事形式上林世仁的童话通过语言的纵向预设去打破了传统童话的叙事手法,从而形成了以某个事物作为核心形成的多个不同的故事,即故事的缀合式团块结构。其次,对于元叙事的借鉴使得林世仁的作品虚实难辨,呈现出一种模糊的态势,也拓宽了童话的可陈述范围,充满了不确定的韵味。“童心主义”和“四个偏向”的创作观使得林世仁童话的隐藏读者从儿童变成了儿童及成人,他的童话对于成人和儿童视角的调和尤其突出。一方面他用儿童天真的视角展现了自己对于社会的思考,另一方面则通过位置置换、荒谬陈述等方法对于成人的功利和冷酷提出质疑和警告。由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得出,林世仁的童话具有“不确定性”的特质,可以视之为对于童话创作的一种尝试。其不确定性并非仅仅留在作品文本的表面,其不确定的内涵也基于隐含读者的不同而融合的成人和儿童视角,通过研究林世仁作品的不确定性,可以对当代的童话创作有更多的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8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玲;;基于网络的童话作文教学[J];现代教育技术;2000年03期
2 朱艳琴;;简论童话的本质和我国原创童话创作的几个问题[J];编辑学刊;2019年04期
3 张群智;;心理童话——古老而新奇的童话之花[J];华夏教师;2018年04期
4 季科平;孟纪军;曾海玲;严英俊;周璐;;童话文本怎么教[J];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03期
5 单广红;;基于童话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年04期
6 龚苏娟;;从图画到文字架构写作桥梁[J];江西教育;2017年15期
7 李黄U喦,
本文编号:2589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8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