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体诗歌及明清时期的接受与拟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07:31
【摘要】:“齐梁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特殊诗体,古今学者对它的声律作过许多研究,但关于其体貌的讨论则相对较少。本文以明清时期齐梁体的接受和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展开讨论之前,第一章对“齐梁体”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晰界定。首先使用统计方法,通过统计齐梁体诗歌单句中的上去入三声均配情况,证明了梁中后期是齐梁体由安排四声向平仄相对转换的节点。其次通过对齐梁体诗歌体式的研究,揭示齐梁时期“古体”与“新体”并存的现象以及齐梁体诗对偶的特色。在比较了诸多学者对齐梁体的定义之后,本文认为“齐梁体”可以定义为:“齐梁体”诗是一种兴起于齐梁时期,直到初唐时仍盛行的讲求声律的新体诗。齐梁体的声律经历了四声律向平仄律的发展过程。它篇制简短,又以五言为主,后期也出现了六言、七言等。齐梁体的题材主要是咏物、闺情和赠答,风格清丽或绮艳。从律诗形成后的盛唐直至清代,仍有不少模仿齐梁体的作品,它们在题材和风格上有所创新。第二章讨论明清时期对齐梁体的接受情况。首先,明清时期的接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明代的吴地诗人群体和滇蜀以杨慎为主导的群体是中坚力量,也因科考而波及京城。清初常熟地区的冯班对齐梁体有了更明晰的定义和研究,他的文学思想深刻影响了赵执信、何焯等人。其次,明清时期的接受还与学术相结合。一方面,明清人认为齐梁体对事对的重视体现了齐梁人的博学精神,这与具有学者身份的明清诗人们的追求相契合。另一方面,清代严谨的学术氛围也使得人们以治学之法来治诗。最后,明清人将齐梁、晚唐和西昆诸诗体相联系,从美学角度肯定了它们的传承关系。第三章讨论明清时期的齐梁体拟作情况。首先通过统计,发现明清时期的“齐梁体”作品明清人在写作齐梁体诗歌时并不按照永明“四声律”写作,也不完全遵守近体诗律,而是存在着“破弃诗律、有意犯病”的特点。其次,除了齐梁时期最主要的闺情、酬唱和山水等题材,明清时期的拟齐梁体还大量存在仿写、赋咏诗句和述怀等内容,并且风格也更加丰富多样。明清时期对齐梁体的接受和拟作所体现的,是人们以道德为标准的主流文学思想之外,对纯粹美学的追求。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本文编号:2594729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小平;论“齐梁体”及其与五言声律形式的关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2 李定广;;唐代省试诗的衡量标准与齐梁体格[J];学术研究;2006年02期
3 吴承学;刘湘兰;;从齐梁体到近体诗[J];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03期
4 徐青;齐梁体诗歌格律概说[J];嘉兴师专学报;1982年02期
5 张一南;;我见犹怜——唐代女诗人的齐梁体创作[J];文史知识;2014年03期
6 张安祖,杜萌若;天宝之风尚党——论盛中唐之交诗坛风气的转移[J];文学评论;2005年06期
7 雪磊;“绝唱”之后的回响——论齐梁体及其在后代的接受[J];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02期
8 冯广宏;;楹联的故乡在蜀[J];晚霞;2006年05期
9 邝健行;;吴体与齐梁体[J];唐代文学研究;1994年00期
10 吕双伟;丁莹;;陈子龙的骈文成就及其对清初影响[J];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肖舜旦;乏善可陈的《岭南歌》[N];文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一南;晚唐齐梁体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诗黎;齐梁体诗歌及明清时期的接受与拟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2 沈艳;唐代试律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一;冯班诗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4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9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