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汉代文人心态与“七”体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09:33
【摘要】:文人心态是文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心态特征,它包括文人的人生价值取向、生活情趣、道德操守等方面。“七”体作品是沿着文人心态的演变轨迹不断变化发展着。“七”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其独特的文体形式、恢宏的气势、高超的语言艺术特征对后世文学具有重大影响。本文正是基于汉代文人心态与“七”体创作相互影响的关系展开论述,从文人心态视角下对“七”体进行阐释。全文分为四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从文人心态视角下探讨“七”体的起源与发展。文学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后世的文学创作不可能完全抛弃前代的文学而独立存在,而是在对前代文学继承模仿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七”体作品也不例外。先秦文人心态与文学创作对汉代文人创作“七”体有着重大的影响,文人的谲谏意识、夸诞铺排文风以及模拟意识对汉代文人创作“七”体具有重大的影响,反映在“七”体作品内容、语言风格、形式特征等方面。第二部分,论述汉代“七”体作品的文人心态。汉代文人心态与“七”体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代“七”体作品中也折射出了汉代文人特有的心态特征,即模拟讽谏心态、游戏世俗心态、游仙隐逸心态。汉代文学的突出特点即是模仿,模仿讽谏心态在“七”体作品中被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七”体作品中七事的随意安排以及对世俗中七事的极力铺排体现出的是汉代文人游戏世俗的心态特征,而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体现出汉代文人游仙隐逸的心态特征。第三部分,论述文人心态与“七”体作品的审美意识。“七”体作品在汉代文人心态影响下形成了尚大博物,细腻刻画以及自然本真的审美意识,气势上追求宏大,语言形式上追求重组堆砌,艺术手法上追求细腻刻画,表现形式上追求形象生动等审美特征。第四部分,论述文人心态与“七”体的范式意义。文人心态对“七”体范式的确立以及对“七”体文体的流传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反过来“七”体范式对文人心态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论述文人心态影响下“七”体范式的发展演变及历史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小禄;张欢;;汉代七体赋的欲望世界与游戏心态[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王允亮;;招隐与遁世——“七”体和“设论”交映下的东汉文人心态[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3 赵敏俐;;汉代骚体抒情诗主题与文人心态——兼论骚体赋的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中的位置[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2期

4 卢毅;;汉代文人心态特征综述[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5 韩高年;;“继作”“共作”与“赠答”——魏晋赋创作范式的转变及其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6 郭建勋;;“七”体的形成发展及其文体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沈有珠;黄伟;;汉代君主“好大”的审美意识与汉大赋之“大”的审美互动[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8 宋志民;论七体的形成和演进[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熊良智;“七体”文三说[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9期

10 跃进;《独断》与秦汉文体研究[J];文学遗产;200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路;汉末士人心态与汉赋创作流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卢毅;两汉抒情言志赋与士人心态[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3 郑尔贤;先唐“七体”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94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94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3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