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唐代汝州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13:05
【摘要】:唐代汝州地处中原,交通便利,距离东都洛阳不足百里,其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悠久,不少诗人曾在此留下不朽的诗篇。本文以唐代汝州诗歌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唐代汝州籍诗人与流寓汝州的诗人创作的与汝州相关的诗歌,发掘出唐代汝州诗歌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唐代汝州诗人诗作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唐代汝州诗歌研究状况进行概述,阐明唐代汝州诗歌研究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第一章是对唐代汝州诗歌的整体考察。主要是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介绍唐代汝州的区域划分与境内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考证唐代汝州籍与流寓汝州的诗人、诗作。汝州有多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同时还深受道家文化的浸润,素有隐逸的传统。对唐代汝州诗人、诗歌数量的搜集整理,以《全唐诗》、《全唐诗补编》为主,其他相关诗人诗集作品为辅。第二章和第三章以诗人为中心,采用分析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唐代汝州籍诗人和流寓汝州的诗人诗作进行分节论述,汝州籍诗人刘希夷的汝州诗歌既有对汝州汝阳潭、嵩山的描绘,也有对青春生命的哲理性思考;另一位汝州籍诗人元结受汝州道教文化和隐逸传统的影响,创作了以“游仙”为题材的《引极三首》,此外,他的《系乐府十二首》组诗表现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对研究当时不同阶层人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汝州为官的刘禹锡创作的汝州诗歌多以汝州景物、动物意象入诗,通过与友人的往来唱和展现独特的汝州文化;沈千运、孟郊、祖咏都选择隐居于汝州,这与他们同为落魄士子的身份,以及汝州素来已久的隐逸传统有关,他们的创作各有特点,沈千运在诗中常以自叙的方式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孟郊则通过与陆长源的交游来表达自己的仕途失意与不甘,祖咏是他们三人中最能适应汝州隐居生活的人,他对“汝坟别业”和汝州农村景象的描绘再现了当时汝州乡村的生活特点和风俗。第四章总结唐代汝州诗歌的地域文化特色。本章采用比较和归纳总结的方法,从意象的择取、主旨、艺术传达三个方面比较汝州籍诗人与流寓汝州的诗人创作,汝州籍诗人与流寓汝州的诗人都喜欢在诗中用汝州自然风物意象,汝州的淳朴民风也影响到诗人们以写实为主的风格特征。汝州籍诗人更倾向于选取广阔的社会内容入诗,展现更为深远的人生意境,流寓汝州的诗人则喜欢在诗中表现自己的生活画面和生活经历。唐代汝州诗歌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于:汝州的自然和人文都影响到唐代汝州诗人的创作内容和风格,汝州的道家文化和隐逸传统对汝州诗人诗歌题材的选择和内涵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明康;;透过画面触摸诗人情感[J];学语文;2017年02期

2 李汉超;;月亮虚掩着一扇门——汤秀英《月亮之门》赏析[J];中学语文;2017年05期

3 黄新囡;;“酣”畅淋漓抒深“愁”——《宣州谢g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2017年04期

4 李及婷;;触人间草木,经尘世旅途——论爱斐儿诗集《朝圣者》的精神建构[J];星星;2017年11期

5 陈晓;;浅探唐诗中的红叶意象[J];牡丹;2017年23期

6 魏天元;;丰饶与贫困:毛子的诗[J];长江丛刊;2017年30期

7 陈一舟;;为“形式主义”诗人辩护[J];文学遗产;1988年01期

8 叶潮;诗歌:形象运动的方式及其组合关系[J];当代文坛;1988年01期

9 金大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世界——非马诗歌简论[J];华文文学;1988年02期

10 徐志祥;海的波涛和诗人心中的波涛——读曾卓的诗集《老水手的歌》[J];咸宁师专学报;1988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连云港市文广新局副局长 惠茜;读书不用跟潮流[N];中国文化报;2017年

2 翟泰丰;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诗人[N];文艺报;2017年

3 庄伟杰;高原歌者:磅礴之气的神秘展现[N];文艺报;2017年

4 余彦隆;一个诗人的心海涛声[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野川;光阴无情 山水有意[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

6 杨艾伦(新加坡);生命的歌吟[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梁木 欧鸥;打开诗意之窗拥抱生活[N];文艺报;2019年

8 王立宪;诗歌要有触及心灵的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9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张丽娟;让思辨与诗意在课堂共融[N];中国教师报;2019年

10 叶玉琳;不要忘记诗歌的姓[N];福建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梅淑洁;唐代汝州诗歌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滕飞燕;《诗经》自然物和诗人情志之间的隐喻关系探论[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3 严欢;欧阳江河诗学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

4 尧守兰;唐代“歌”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5 艾洁;新时期贵州长诗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7年

6 范杞燕;唐代种植诗研究[D];宁波大学;2017年

7 程严莹;1976-1985年的山西诗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8 朱胜楠;^褪难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9 金烨;许月卿及其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620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20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9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