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的时空观
发布时间:2017-03-25 23:10
本文关键词:汉赋的时空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汉赋是汉代代表性文学,历来研究者颇多。古往今来的学者对汉赋研究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不知凡几。我在前贤先辈以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发,如果从汉赋的文本出发考察汉赋所反映的时空观并与汉代广阔的时空背景进行对照,或许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汉赋,从而对汉赋有一个新的认识。汉代是一个诸侯统一,天下万国融汇成一个疆域广阔、臣民众多的王国,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空观,在这种时空观背景下,汉代文人的时空观也与前代有所不同。本论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对象、内容和方法。首先明确“时空观”的概念并阐明了汉赋与时空观的关系。将研究内容确定为:从汉赋文本出发对汉赋时空书写的内容、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进行归纳分析,挖掘赋家的时空观。其中对汉赋文本的解读是本论文重要的落脚点。第二章,畋猎赋的时空观。总结《文选》中归为“畋猎”类的赋和其他类赋中关于畋猎内容的描写,从畋猎范围书写内容和写作方式、校猎时间的选择和程序来分析汉赋中所反映的时空观,最后以《天子游猎赋》为对象考察汉赋时空书写的现实意义。第三章,京都赋的时空观。研究对象为《文选》中归为“京都”类的赋和其他类赋中关于都城的描写。从对两汉都城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和营造思路两个方面考察京都赋所反映的时空观。京都赋的内容不仅揭示了西汉尊“霸业”与东汉施“王道”的两种不同政治文化取向,同时也反映了两汉时期的时空观从盖天说到浑天说的转变。第四章,述志赋与咏物赋的时空观。汉赋中的时间呈现方式主要为“时间的空间化”,本章中的述志赋包含述行赋、士不遇赋和抒情小赋三类。一方面通过分析述志赋中不同的表达,得出赋家在不同赋作中的时空观;另一方面考察汉赋时间的呈现方式揭示赋家采用此种时间表现方式的成因,考察赋家的时空观。第五章,结语。通过对论文的回顾和总结,找出本文在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汉赋 时空观 时空描写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6
- (一) 研究意义10
- (二) 时空观与文学的关系10-11
- (三) 汉赋与时空观的研究现状11-15
- (四) 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畋猎赋的时空观16-34
- (一) 畋猎赋的空间观17-22
- 1.空间范围刻画与畋猎赋的空间观17-21
- 2.写作手法与畋猎赋的空间观21-22
- (二) 畋猎赋的时间观22-27
- 1.校猎时间体现的时间观22-24
- 2.校猎的程序体现的时间观24-27
- (三) 《天子游猎赋》中时空书写的现实意义27-34
- 1.云梦的时空范围27-29
- 2.齐王畋猎之地的时空范围29-30
- 3.上林禁苑的时空范围30-31
- 4.《天子游猎赋》时空观的现实意义31-34
- 第三章 京都赋的时空观34-43
- (一) 两汉都城描写与时空观34-36
- 1.长安都城描写34-35
- 2.洛阳都城描写35-36
- (二) 两汉都城营造思路与时空观36-43
- 1.长安城的营造思路与盖天说36-38
- 2.洛阳的选址与浑天说38-39
- 3.霸业与王道思想反映的不同时空观39-43
- 第四章 述志赋与咏物赋的时空观43-52
- (一) 时间的空间化43
- (二) 述志赋的时空观43-49
- (三) 咏物赋的时空观49-52
- 第五章 结语52-54
- (一)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52-53
- (二) 本文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53-54
- 参考文献54-56
- 作者简历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公持;;汉代文学的知识化特征——以汉赋“博物”取向为中心的考察[J];文学遗产;2014年01期
2 赵敏俐;;读书仕进与精思著文——论汉代官僚士大夫与文人文学之关系[J];文学遗产;2013年03期
3 陈允锋;汉赋作家的生命欲望及其创作心理特点[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3期
4 于希贤;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文化透视[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03期
5 王增文;论梁苑辞赋[J];中州学刊;1996年05期
6 龚克昌;;司马相如论——《汉赋研究》之一[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汉赋的时空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