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张溥散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19:39
【摘要】:张溥的散文“丰蔚典赡,兼家丞、庶子之长。”他一生创作了千余篇散文作品,包含了序跋、传状记、墓志、碑记、论说、表、奏、疏等各类文体。这些文章体现了张溥的政治观、哲学观。人生观,也描绘了他一生的整个心路轨迹。研究他的散文,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组织明末社团活动的思想基础,了解他学术思想、政治思想的成因,对于全面地理解张溥其人也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晚明文学复古运动的重要作家,张溥的文学创作情况有待被进一步认识,对此加以探究,可以帮助我们完善复古运动及明末散文的形貌的认识。为对张溥及其散文作深入探究,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考论张溥的家世与生平,重点论述其家庭环境和人生的浮沉起落。家族情况和童年生活对于他个人的品性和其所受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张溥身处明朝末年,这个时代的政治特征、思想文化特征等对张溥的人生和文学创作有极为的重要影响。第二章和第三章详细论说张溥参与的反阉斗争活动和社团活动。张溥在明末政坛和社局上十分活跃,要想对张溥的文学成就作出全面的考察,梳理他所参与的政治活动和社团活动是不可忽略的一环。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张溥的人生走向,也在他的思想和散文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第四章和第五章则是对张溥散文中蕴含的思想内涵的探究。本文拟将他的思想分为经世篇和学问篇分别加以阐述。经世篇主要讨论张溥“致君泽民,言期可用”的政治思想和“齐备五伦,情深义重”的处世思想;学问篇主要讨论张溥“宗经学古,务为有用”的八股文思想和“学综经史,周览古今”的经史思想。第六章是对张溥在散文中表现出的文学主张和散文观念所作的探究。在文学批评方面,他宗法汉魏,兼采唐宋八家;基本认同七子的复古主张,又对某些方面进行了改良;还对竟陵派文学主张提出了隐晦的批评。他关照了很多经典文论观,例如文以载道、文如其人、文体观、文质观、风骨论、文气观等。通过探究发现,张溥的文学观念是比较系统、全面的。第七章是对张溥创作手法和散文艺术特色的进一步研究和说明。本章将张溥主要的四种文体的艺术风貌分别讨论,重点展现序跋文的传序兼备与儒者风采,论说文的浑厚气势与史家思维,碑记、传状文夹叙夹议与犀利笔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磊;朱子彦;;论复社与晚明科举[J];科举学论丛;2007年01期

2 丁中荣;;开辟日记写作沃土 助力文学新苗成长[J];青少年日记;2017年01期

3 李娜;邢建榕;;复社:孤岛时期的秘密出版机构[J];都会遗踪;2011年02期

4 赵友合;江花烂漫会有时——江花文学社复社周年巡礼[J];长江水利教育;1994年02期

5 赵毅;试论复社的宗旨[J];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02期

6 郭松林;复社初探[J];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04期

7 张建明;明末复社的活动[J];江淮论坛;1988年01期

8 冯绍霆;有关复社的两件史料[J];历史档案;1983年04期

9 张宪博;;复社的政党化趋向[J];明史研究论丛;2004年00期

10 安达;;复社:中国文人社团的丰碑[J];唯实;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宪博;;复社的政党化趋向[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2 徐江;;吴梅村的前期政治活动与诗歌艺术[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李凤英 韩世新 徐世俭;通化市政府两周办复社情民意[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倪迅;胡愈之与“孤岛”上的复社[N];光明日报;2005年

3 张宪博;东林党、复社与晚明政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李洁非;革命和爱情[N];中华读书报;2012年

5 顾农;《晚明大变局》有助于研究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16年

6 何国庆;从尺牍看明人[N];中国文化报;2015年

7 李洁非;弘光纪事系列:桃色·党争[N];中华读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恩俊;复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敬;清初士人“逃禅”现象及其对文学之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5年

3 陆岩军;张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受志敏;复社文人的《诗经》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5 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李新;陈子龙诗文创作与文学思想[D];南开大学;2009年

7 吴国保;龚贤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8 莫真宝;张溥文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涛锴;西湖梦寻:17世纪杭州士人的社会网络与文化生活[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原;张溥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高晓敏;复社社团文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刘海侠;侯方域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邬艳;吴应箕与晚明经世思潮[D];西南大学;2010年

5 张艳芳;杨龙友书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6 文艺;中晚明文社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王美;马士英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高振华;南明弘光政权党争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李炜;吴应箕诗歌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文小菊;张自烈生平与著述考略[D];南昌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8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88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