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情怀与新文学视域中的吴宓诗论诗作
发布时间:2020-10-24 21:21
近代中国正值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转型之际,关注国家命运和文化建设的知识分子以西方为范本,开始了自觉的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现代性追求历程。其中,吴宓为代表的所谓文化保守主义者与五四新文学家共同建构了中国现代新文化与新文学。本文从新文学发展的视角,梳理吴宓的诗学渊源与诗学思想,评析其诗歌创作,并着力探讨其中展现的古典情怀与现代性问题,以及吴宓在面临新与旧、中与西、古与今的冲突时的文化选择与文学心境。吴宓是一位有着中西会通价值追求的诗人和诗评家。他既受到传统儒学特别是“关学”的深刻影响,又得益于西方文化尤其是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陶染,这些都构成了他诗学观念的思想渊源。吴宓要求诗歌表达诗人之真性情,有着朴质而少饰的美学追求。吴宓诗学观念最具特色的是对“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坚持和“实境”、“幻境”、“真境”的“三境说”。前者是他对晚清时期梁启超等人倡导的“诗界革命”的继承与发展,后者是他在中西文化对比的基础上提出的诗歌美学观。吴宓的诗歌创作题材丰富,情感真挚,其中纪行诗最为人看重,抒怀感事诗最具个人色彩。其诗歌风格具有“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典型特色,但总以缠绵悱恻见长。吴宓的诗学与诗作是晚清“诗界革命”的延续与深化,不仅与五四新文学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而且与其构成了一种制衡,实现了实质性的互补,是新文化与新文学发展的重要建构力量。吴宓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中展现的重视道德品格、坚守格律韵藻、追求平和理性的古典情怀,体现了其在中西文明碰撞、中国文化与文学实现质变时期,其对古典道德与古典美学的坚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古典文化热潮更像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回归或古典温情的追忆,无论是时代影响和社会反应,二者都难以统而论之。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吴宓的诗学观念及其思想渊源
第一节 吴宓诗学渊源探微
第二节 吴宓的诗学观念
第二章 吴宓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吴宓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
一、抒怀感事诗
二、赠答唱和诗
三、纪行诗
四、翻译诗歌
第二节 吴宓诗歌的风格特色
第三章 新文学想象中的古典情怀及其时代回响
第一节 吴宓的诗学追求中的古典情怀
第二节 古典情怀的时代回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4996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吴宓的诗学观念及其思想渊源
第一节 吴宓诗学渊源探微
第二节 吴宓的诗学观念
第二章 吴宓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吴宓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
一、抒怀感事诗
二、赠答唱和诗
三、纪行诗
四、翻译诗歌
第二节 吴宓诗歌的风格特色
第三章 新文学想象中的古典情怀及其时代回响
第一节 吴宓的诗学追求中的古典情怀
第二节 古典情怀的时代回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黎聪;;吴宓旧体诗论之渊源探微[J];文艺争鸣;2013年03期
2 孙媛;;殉道殉情完世业,依新依旧共诗神——论吴宓的诗歌批评观[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徐江;;论吴宓诗歌格律思想的转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蒋书丽;论吴宓中西融合的文化理想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伟保;会通视野中的吴宓诗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4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