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世说新语》“清”类词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22:57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三十六篇,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记述了魏晋人物的逸闻轶事和言谈举止,保存了大量当时的口语,堪称语言化石。最早注意到“清”类词语的是方一新、王云路,但是他们对此没有作进一步研究。本文即以《世说新语》中“清”类词为研究对象,穷尽统计其出现的次数,并从汉语史的角度去考察每个词的产生与演变,分析“清”类词产生的原因。本文统计的结果是,“清”一共出现86次。“清”作为单独形容词使用者11次,作为人名“清河”,出现2次,“清”置于第二音节者5次,分别为澄清、才清、章清、肤清、景清。其余58次是以“清”为修饰语的双音节词。对于这些“清”类词,《汉语大词典》已经收录了大部分,但还有少量词语未被收录,少数词语例证可以提前,一些词语词义需要补充。本文选取了同时期的八部作品《曹操集》、《典论论文》、《搜神记》、《搜神后记》、《文心雕龙》、《诗品》、《洛阳伽蓝记》、《颜氏家训》,粗略统计了作品中“清”字出现的情况。我们发现其中也有不少“清”词,但是不能和《世说新语》相比。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对“清”雅,“清”正,“清”高等审美意象十分推崇,影响到词汇,产生了很多“清”词。本文认为,《世说新语》“清”类词语出现较多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清本身的词义衍生、魏晋“清谈”以及双音化的影响。《世说新语》中的“清”类词,无论是放在形容词前面,还是放在名词前,它们的意义都比较虚,近乎一个词头,其意义主要由其后的词承担。我们认为这是当时人的审美观念和汉语双音化造成的。双音词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大规律。关于汉语复音化(尤其是双音化)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说法,而关于汉语复音化产生的时代也有许多不同意见。我们认为汉语复音化是逐渐演变的,而且这种倾向先秦即已出现。魏晋时期大量出现的“清”词丰富了汉语词汇。虽然很多词语在后世没有沿用,但也确实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更为重要得是后世延续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词的构词方式,将“清”作为一个修饰成分或并列成分与其它词共同构成新词,符合词汇化的发展历程。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魏晋时期的“清”类词,丰富了汉语词汇,部分词语一直沿用至今。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I207.419
【部分图文】:

作品,类词,出现次数,魏晋南北朝时期


图1《世说新语》与前后作品中“清”出现次数比较??由上图可见,与同期前后作品相比,《世说新语》中“清”类词数量特别突?.??出,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对“清”的追求和“清谈”?一词的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世民;《世说新语》及《注》成书年代考[J];常州师专学报(社科版);2002年03期

2 薛瑞萍;;《世说新语》新得——一个小学女教师的两则读书笔记[J];教师之友;2002年03期

3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黄帅;《世说新语》中“看”的用法分析[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举人;《世说新语》(二)[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许琰;试论《世说新语》对《论语》的改造运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倪美玲;《世说新语》“以言语传神明”的美的追求[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鲁统彦;《世说新语》:史学与艺术的交融[J];学习与探索;2005年02期

9 王旭川;;明代《世说新语》的研究及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李华;;论女性在《世说新语》中的陪衬作用[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蒯定;《世说新语》人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 董晔;《世说新语》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蔡言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戴丽琴;《世说新语》与佛教[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甄静;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娟;《世说新语》辞格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翟秀丽;《世说新语》编撰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蒲素;《世说新语》在中国古代的传播和接受[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倩钰;《世说新语》倾向性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5 路培培;《世说新语》修辞手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吕振宁;《世说新语》编撰体例与魏晋文化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杨艳兰;《世说新语》隐喻性品人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海军;《论语》与《世说新语》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董庆晓;论《世说新语》对人物个性的有意追求[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丽;《世说新语》的人物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本文编号:2855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5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