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之转关因革与“四元”范式创生
发布时间:2020-12-19 12:10
现代学者马一浮超越陈衍,在"诗运转关"命题上扩"三元"而提"四元",此说成为概括中国诗学范式转变之新观念。但马氏之"四元"指向存在脱节。"四元"转关之枢机应为"颜谢""李杜""韩白""苏黄"。更为重要的是,此"四元"转关之生成,既是返景复照于前元语境而脱尘发晖为新元模式,又在不同时期汲引儒释道三教文化而融成新的诗心灵台,还以张力骈移之特征建构中国诗学两仪相利之典范。
【文章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2020年02期 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诗运转关”与“诗学四元”
二、语境泉源:四元诗学之返景复照与脱尘发晖
三、诗心灵台:四元主体之周游三教与琢成真性
四、和合磁场:四元诗思之两仪相利与张力骈移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唐的以“文”疗“经”[J]. 潘链钰. 中国文学研究. 2020(01)
[2]论李白文学思想的一个侧面——以《古风·〈大雅〉久不作》为中心[J]. 孙尚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3]杜甫对白居易的影响——以咏物诗为中心[J]. 陈才智. 杜甫研究学刊. 2017(02)
[4]影响的焦虑与韩愈的陌生化诗学[J]. 陆双祖.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1)
[5]论山水诗与陈郡谢氏之关系——兼论“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J]. 汪春泓. 文学遗产. 2015(06)
[6]辟佛与融佛——韩愈儒释观新论[J]. 李伏清,彭文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7]庙堂与山林之间:晋宋之际谢灵运的出处进退历程[J]. 吴冠文,陈文彬.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8]论李白的批评家身份和批评体系——以他对玄宗诗坛的批评为中心[J]. 刘青海. 文艺理论研究. 2012(01)
[9]论宋代南渡诗歌的历史地位[J]. 顾友泽. 文学评论. 2011(06)
[10]仙学、韩李诗风、苏黄诗学[J]. 蒋振华. 文学评论. 2010(02)
本文编号:2925881
【文章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2020年02期 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诗运转关”与“诗学四元”
二、语境泉源:四元诗学之返景复照与脱尘发晖
三、诗心灵台:四元主体之周游三教与琢成真性
四、和合磁场:四元诗思之两仪相利与张力骈移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唐的以“文”疗“经”[J]. 潘链钰. 中国文学研究. 2020(01)
[2]论李白文学思想的一个侧面——以《古风·〈大雅〉久不作》为中心[J]. 孙尚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3]杜甫对白居易的影响——以咏物诗为中心[J]. 陈才智. 杜甫研究学刊. 2017(02)
[4]影响的焦虑与韩愈的陌生化诗学[J]. 陆双祖.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1)
[5]论山水诗与陈郡谢氏之关系——兼论“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J]. 汪春泓. 文学遗产. 2015(06)
[6]辟佛与融佛——韩愈儒释观新论[J]. 李伏清,彭文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7]庙堂与山林之间:晋宋之际谢灵运的出处进退历程[J]. 吴冠文,陈文彬.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8]论李白的批评家身份和批评体系——以他对玄宗诗坛的批评为中心[J]. 刘青海. 文艺理论研究. 2012(01)
[9]论宋代南渡诗歌的历史地位[J]. 顾友泽. 文学评论. 2011(06)
[10]仙学、韩李诗风、苏黄诗学[J]. 蒋振华. 文学评论. 2010(02)
本文编号:2925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2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