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龙瑛宗小说中的“酗酒者”

发布时间:2020-12-19 14:46
  自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台湾经历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伴随着严苛的殖民制度一同到来的,还有现代性思潮和为了更好的维护殖民统治而开展的“同化”教育政策。在此期间,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开办公学校,普及日本语教学,日语写作成为了这个时期台湾本土作家大多具有的经历。龙瑛宗正是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中独具个人风格的台湾作家。龙瑛宗在获得日本《改造》杂志“第九届悬赏小说佳作奖”的处女作《植有木瓜树的小镇》中,塑造了一个因“日本梦”破灭,通过酒精来麻痹自己、逃避世事的酗酒的知识分子形象。在这之后更是创作了大量的软弱无能、胆小怕事的“酗酒者”形象。笔者结合台湾日据时期被殖民的社会背景和作家的自身经历,探究作家通过“酗酒者”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批判与反抗精神。根据龙瑛宗小说中的“酗酒者”形象的特点,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因为理想破灭,而将“酗酒”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的知识分子。将他们分为以陈有三为代表的现实层面的酗酒者,和以林杏南长子为代表的精神层面的“酗酒者”,探究造成这一结果的社会根源。第二部分以早已将酗酒作为常态,劝诱他人酗酒的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他们所...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酗酒者”的挣扎与幻灭
    1.1 以陈有三为代表的“酗酒者”
        1.1.1 语言“同化”和身份认同
        1.1.2 “日本梦”的破灭
    1.2 以林杏南长子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
第二章 酗酒者的“被害”与“加害”
    2.1 “被害”的酗酒者
        2.1.1 “犬儒主义者”的酗酒
        2.1.2 普通民众的酗酒
    2.2 “加害”的酗酒者
        2.2.1 女性命运的“加害者”
        2.2.2 女性的自我反抗
第三章 “酗酒者”形象的转变
    3.1 “酗酒者”的出路——“去南方”
    3.2 从“酗酒者”到杜南远
        3.2.1 作为“南方想象”的杜南远
        3.2.2 作为自传的杜南远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龙瑛宗的两性观及其建构[J]. 姚婷,陈少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03)
[2]龙瑛宗小说中的“多余人”形象探析——兼与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比较[J]. 倪思然.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9(04)
[3]龙瑛宗的祖国文化结构——以鲁迅的影响为中心[J]. 杨志强.  华文文学. 2009(02)
[4]日本近代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 陈漱渝.  中国文化研究. 1995(02)

博士论文
[1]知性探求者:龙瑛宗文学思想研究[D]. 杨志强.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D]. 李怡.北京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论龙瑛宗从日殖时期到光复后的心灵和创作的变化[D]. 刘慧娟.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26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26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b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