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搜神后记干宝后妾_搜神后记何参军女_《陕西理工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7 12:07

  本文关键词:《搜神后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理工学院》 2011年

《搜神后记》研究

姚婷  

【摘要】:《搜神后记》成书于南朝时的宋初,是集中记载晋宋时期故事的志怪小说。它直接继承了《搜神记》的体例,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第二座高峰,在志怪小说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遗憾的是,迄今对它的研究甚少,一直处于边缘化地带。本文以李剑国先生的《新辑搜神后记》为底本,重点研究《搜神后记》的题材内容、文体特征、表现手法,并将它与同期其他志怪小说尤其是《搜神记》做比较,探讨《搜神后记》的创新之处及其文学价值与地位。 《搜神后记》在题材方面继承了以前志怪小说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其中佛法佛徒和仙窟神境是小说中出现的两种新题材。佛法佛徒题材渗透出浓郁的佛教文化,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对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重要补充。仙窟神境题材渗透出浓厚的道教文化,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感,更为人们构建了精神的栖息所。 《搜神后记》的小说文体特征得到了强化。小说中鬼、妖、仙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心理都普遍与人相似,它们体现的种种情感充分展示了作品世俗化、情感化的特征,是该小说一个创新点。从作品中典型的优秀作品可以看出,小说对构造曲折生动情节的逐步重视。《搜神后记》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除了佛教、道教文化的交杂,在其他题材和表现手法中也融入了强烈的孝悌观念和巫术文化,以及严重的门阀婚姻制度。杂多的文化不仅为小说加深了丰厚的底蕴,也更全面、深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层面。 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也是《搜神后记》的一大亮点。奇特幻想、神灵相助、魂魄显灵和死后复生这四种手法,在继承前代小说、神话的思维方式上,又有所开拓和创新,为后世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启发和作用。 《搜神后记》与同类小说相比较,纯文学的艺术加工增多,文学品味明显提高。而且也更具思想性,寄寓了深刻、尖锐的讽刺意味。此外,这部小说将志怪小说的神怪体系加以完善,对鬼怪世界做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7.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真;;《搜神记》中异类女子形象解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王兴芬;;楚辞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庞金殿;志怪小说艺术特征辨证[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普慧;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王天婵;魏晋六朝志怪小说情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6 刘钊;谈《搜神后记》中的“恶”字[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04期

7 王猛;六朝志怪的小说性新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李伟昉;;六朝志怪小说叙事艺术新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张跃生;佛教文化与南朝志怪小说[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蔡彦峰;《搜神后记》作者考[J];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得禹;《搜神记》与中国古代巫方文化[D];兰州大学;2006年

2 沈晓梅;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沈星怡;;干宝与蒲松龄创作思想之比较[J];蒲松龄研究;2007年02期

3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4 倪浓水;;《聊斋志异》涉海小说对中国古代海洋叙事传统的继承和超越[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5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6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7 宋瑞彩;;论《论语·先进》侍坐章中的小说因素[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8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9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10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沈庆利;;问解“李劼人难题”——兼析《死水微澜》的艺术奥秘[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3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蒋永萍;;“家国同构”与妇女性别角色的双重建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的国家与妇女[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耿文婷;;电视晚会的文化美学解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9 李劲松;李林杰;;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超越——以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童庆炳;;重建·隐喻·哲学意味——历史文学作品三层面[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甦;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岳佳宁;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和平;;浅谈《搜神记》中人妖相恋神话的文化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庞金殿;志怪小说艺术特征辨证[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王天婵;魏晋六朝志怪小说情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4 黄震云;楚辞和魏晋文学[J];贵州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5 毕桂发;魏晋南北朝小说理论简论[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6 石莹;;论《搜神记》的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7 叶妙娜;;东晋南朝侨姓世族之婚媾——陈郡谢氏个案研究[J];历史研究;1986年03期

8 曹文柱;;六朝时期江南社会风气的变迁[J];历史研究;1988年02期

9 李剑国;《神女传》《杜兰香传》《曹著传》考论[J];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04期

10 李鸿;;神鬼狐妖画苍生——《聊斋志异》与《搜神记》立异之比较[J];名作欣赏;2007年1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毅力;;《搜神后记》复音词的构词方式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范子烨;;《桃花源记》的“草本”与“定本”问题——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补说[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海棻;[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海棻;[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玲艳;《搜神后记》与《幽明录》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吴玲艳

搜神后记干宝后妾_搜神后记何参军女_《陕西理工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搜神后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6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6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4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