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考虑桩体破坏模式差异的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31 12:18
【摘要】:针对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仍不够完善的现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路堤下不同位置桩体的损伤发展过程和破坏模式进行了模拟分析,指出刚性桩对路堤稳定性的贡献因其所处位置不同而具有明显差异,其破坏模式可分为受压破坏、受弯破坏和受拉破坏三类,并根据破坏模式的差异对路堤下的桩体进行了分区和分类。基于极限平衡法基本原理,提出了考虑桩体破坏模式差异的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并通过算例与常用的其他四种稳定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稳定分析方法与数值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最为接近,是合理可行的。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embankment is still not perfect, the damag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failure mode of pile in different positions under embankment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rigid pile to the stability of embankmen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because of its different position, and its failure mod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compressive failure, flexural failure and tensile failur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failure mode, the pile body under embankment is divided and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th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embankment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of pile failure mod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embankment is compared with other four commonly used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is most close to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467)
【分类号】:TU470;U41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明海;柔性桩与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效果比较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李春暖;;刚性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8年08期

3 贾文英;浅谈路堤式挡墙最佳形式的选定[J];云南交通科技;2000年06期

4 温学钧,王海燕;平微区高速公路合理路堤高度[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宋玲,周年弟,吕玉中;路堤温度数值计算的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罗新余;;粉煤灰在路堤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7年04期

7 周荣超;潘思健;叶仲民;;淮盐高速公路建湖段路堤裂缝压浆处理实践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2期

8 魏建明;刘佳;杨慧;;纯粉煤灰路堤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9年07期

9 黄履环;;加格达奇城市过水路堤建设追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5期

10 胡高社;任红珠;曾德云;;奉云高速公路奉节东特高筑填路堤变形预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峰;石振明;;路堤的几种沉降形式探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姜炯;周健;贾敏才;;桩承式加筋土复合路堤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3 丁财德;;粉煤灰路堤的设计与施工[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4 吴春秋;肖大平;;复合地基加固路堤的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邢鸿燕;;软土地基上路堤的稳定与变形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6 庄妍;赵帅龙;刘汉龙;;桩承式路堤中土拱效应产生机理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黎冰;高玉峰;;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堤高度对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的影响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杜建成;杜瑞成;;加筋土路堤优化设计的离心模型试验[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9 刘吉福;;路堤下复合地基“三等沉区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雷金波;殷宗泽;徐泽中;;路堤下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固结性状有限元分析[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林;高等级公路加宽路堤变形性状及稳定性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刘力;刚性桩加固路堤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帅;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失稳破坏机理及其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曹卫平;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及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徐正中;桩承式路堤固结性状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徐世强;公路黄土坝式路堤力学性状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周志军;路堤下复合地基承载机理与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魏红卫;加筋高陡路堤稳定性及其涵管受力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孙伟;高速公路路堤拓宽地基性状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杨成忠;陡坡上高填石路堤稳定性和沉降预测理论及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世哲;路基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力学性状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开强;饱和尾矿砂地基上高填黄土路堤变形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3 郑瑞海;交通荷载对低矮路堤工后沉降影响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刘玉;填石路堤稳定性与沉降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5 范夏玲;路堤下伏溶(土)洞塌陷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6 颜椿钊;黏土煤矸石路堤的室内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7 肖昌建;引孔加桩加固管桩复合地基的挤土效应试验及其路堤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8 任红珠;人工特高筑填路堤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9 刘兆生;路堤工程抗震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宿金成;加宽路堤变形及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55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155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