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身体史:教育史学新生长点
本文关键词:教育身体史:教育史学新生长点
【摘要】:教育身体史是专门研究历史上教育参与者因教育乃至时代、社会环境影响下"身体"的生成与改变及其"身体"变化对教育、社会、时代产生何种影响的新领域,是身体史、身体哲学等在教育史研究的综合性应用和发展。教育身体史以对教育参与者的生命关怀为精神内核,紧扣教育参与者的生命、生存、生活的研究诉求和主旨;以教育参与者"身体"关注其真实的生命体验,进而分析其中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主体身心的影响和主体主动调适与生成,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生存、实践、主体性的坚守。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项目编号:BOA13011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9
【正文快照】: 身体是生理存在与历史、文化、社会、教育所构建的意义存在的共同体,它成为人自我感知和理解存在的起点和中介。认识人、认识人的生成和存在须研究身体。教育身体史研究是教育史学的新生长点,是一扇洞开教育史特别是教育活动史、教育生活史研究的门窗,因为“回归身体,就是回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柯柯;扈中平;;教育中“身体”的解放与自由[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01期
2 杜丽红;;西方身体史研究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03期
3 刘宗灵;;身体史与近代中国研究——兼评黄金麟的身体史论著[J];史学月刊;2009年03期
4 章立明;;中国身体研究及其人类学转向[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5 闫旭蕾;;谈“隐身”与“显身”的教育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6 侯杰,姜海龙;身体史研究刍议[J];文史哲;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敏;;中国现代女性身体史研究述评[J];史学月刊;2017年02期
2 王艳;王帅;;从多学科参与到人类学“一枝独秀”:“中国身体”研究述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年06期
3 周英杰;;论学生身体自主[J];基础教育;2016年06期
4 李艳莉;周洪宇;;论教育身体史的学理支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04期
5 陈乐乐;;具身研究的兴起及其教育学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03期
6 谭永利;;当代文化政治语境下的身体范畴研究[J];国外文学;2016年03期
7 周海涛;冼俊峰;;离身教学文化的批判及其超越——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22期
8 满永;;革命历史与身体政治——迈向实践的中共历史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年01期
9 李世伟;;试论课堂教学的知识增殖的基本条件[J];现代教育论丛;2015年05期
10 胡悦晗;;服饰品位与身体观——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生活习性(1927—1937)[J];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仲民;;新文化史与中国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陈蕴茜;;身体政治:国家权力与民国中山装的流行[J];学术月刊;2007年09期
3 李政涛;;身体的“教育学意味”——兼论教育学研究的身体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21期
4 张旭鹏;;“庶民研究”与后殖民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4期
5 侯杰,胡伟;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J];学术月刊;2005年10期
6 侯杰,姜海龙;身体史研究刍议[J];文史哲;2005年02期
7 冯珠娣,汪民安;日常生活、身体、政治[J];社会学研究;2004年01期
8 余新忠;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9 黄俊杰;中国思想史中“身体观”研究的新视野[J];现代哲学;2002年03期
10 叶舒宪;身体人类学随想[J];民族艺术;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志敏;刘颖;相悦丽;王国军;张娣;;大学生生命关怀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年04期
2 裴克良;;特区大学生生命关怀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选择——以深圳特区大学生为例的实证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赵鹏程;王光光;;关于我国生命关怀问题的研究述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4 朱丽娜;;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小学生生命关怀意识[J];吉林教育;2014年01期
5 李昀;;人才成长视野下生命关怀教学探索[J];成才之路;2014年23期
6 李伟平;;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J];江苏教育;2006年13期
7 成德婷;;关怀[J];创新作文(初中版);2008年01期
8 刘桂勇;;语文教学应着力体现对学生的生命关怀[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10期
9 丁晓明;;基于生命关怀谈小学生的生命教育[J];考试周刊;2012年31期
10 ;积极行动:附《上海市北郊学校学生“生命关怀与服务中心”章程》[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德章;;首届生命关怀论坛开幕式致辞[A];首届生命关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拓展“生命关怀”相关产业市场之探索[A];首届生命关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2006年首届“生命关怀”广州论坛[A];首届生命关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李家熙;;首届生命关怀论坛闭幕词[A];首届生命关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袁正光;;生命关怀,更需要悟性[A];临终关怀跨学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袁正光;;生命关怀,更需要悟性[A];中国生命关怀协会2008灵山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首届“生命关怀论坛”新闻通稿[A];首届生命关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史宝欣;;中国临终关怀过去现在和将来[A];首届生命关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林永萍;;再次扬起生命的风帆[A];首届生命关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玲;;浅谈小学生生命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蓝青;生命关怀医院将建成[N];中国老年报;2010年
2 李瑶;临终关怀需要更多支持[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湖北省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特级教师 左昌伦;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吴运亮;“生命关怀”:环境史学的精神内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湖南文理学院成教学院 叶进;生命关怀:新世纪教师教育内涵的拓展[N];光明日报;2007年
6 袁辉祥;生涯规划,将生命关怀产业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黄梅县第一小学 黄国华;实施生命关怀 激发师生成长[N];黄冈日报;2008年
8 河南省开封市教师 耿银平;禁止未成年人救火,筑牢生命关怀的篱笆[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记者 郑健阳;临终关怀服务须规范化专业化[N];深圳商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缪志聪;李伟平: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N];中国教育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小佩;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菁;生命关怀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务中的运用和延伸[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谢志冉;中小学教师生命关怀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建红;学校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梅;生命关怀—学校教育的本真追求[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5 彭柳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生命关怀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林;生命关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7 朱林;当前高校大学生生命关怀教育的实证分析[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8 张辉;论对教师的生命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妹珍;生命关怀下的高校德育实效性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鸽;为了生命的绽放[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11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21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