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印记:乡村教师生命形态研究
本文关键词:身体的印记:乡村教师生命形态研究
【摘要】:在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然而,在当下社会,乡村教师不断遭遇边缘化,社会地位迅速下降,沦为“边缘化的打工者”,乡村教师整体的生存状态堪忧,其生命质量亟待提升。本研究聚焦乡村教师生命形态,并以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关怀乡村教师生存状态,超越教育学的视角研究乡村教师,试图从本真层面理解乡村教师的生命形态。研究从身体理论出发,面向乡村教师身体,结合笔者对Y村小乡村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以及对已有相关文献的再解读,考察了国家权力规训下的乡村教师真实而多样的身体形态。研究发现,在乡村教师身体不断国家化、专业化过程中,国家、社会、个人、文化、历史等因素的重构使得乡村教师的生命形态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一方面是乡村教师积极地以充满爱的身体、力的身体以及主权的身体,践行着乡村教育事业,展现了其身体主体性张扬的一面;另一方面是透过乡村教师的身体,进入其内心世界,所观见的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与隐忧。伴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乡村教师已跌出了乡村精英的圈外。乡村教师的身体不断遭遇边缘、分裂与污名,身体资本匮乏,沦为新时代的“犬儒”,致使乡村教师整体的生命呈现无意义与无价值感,严重影响了乡村教师身体主体性的张扬,抑制了乡村教师生命深处的教育活力与创造力。基于以上分析,为进一步改善乡村教师生存状态,丰富乡村教师生命品质,不断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从国家政策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以及乡村教师个体等维度着手改革和完善:在政策之维,应切实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正义性,并促进行政理念由管理到服务转变,提升对乡村教师的人性化关怀;在社会之维,应致力于提高乡村教师的文化资本,增加其社会资本,使其成为乡村社区的知识精英,进而摆脱原子化生存状态,获得广泛而稳定的社会支持;在个体之维,应从重塑乡村教师“公共性”身体与促进其身体主体性的回归两方面来提升乡村教师内在生命品质,使其获得自主性发展,铸就崭新的生命形式。如此,方能系统地建构指向幸福的乡村教师生命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丹;;乡村教师的爱[J];教育与职业;2004年22期
2 ;四个乡村教师的现实[J];基础教育;2005年11期
3 张儒辉;;外在规约:乡村教师公共性旁落的根源[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4 杨运鑫;;平民精神: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归之所[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5 李彦花;;成为文化人: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关键[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6 黄大金;;背景勾联: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方法取向[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7 唐松林;;公共性:乡村教师的一个重要属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8 苗春凤;;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社会工作制度的引进[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9 孙中平;;坚守住一个乡村教师的平凡幸福[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9期
10 娄立志;张济洲;;乡村教师疏远乡村的历史社会学解释[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康;杨建明;;乡村教师之歌[A];97年中陶会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山西现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苗春凤;;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社会工作制度的引进[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3 张济洲;;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弱化[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4 栗中孝;;当好乡村教师 致富一方百姓[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5 常秀斌;;当好乡村教师 改变乡村面貌[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6 常秀斌;;当好乡村教师 改变乡村面貌[A];97年中陶会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山西现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贾显玲;贾晨丽;;立足本职搞教育 争当致富引路人[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8 梁见飞;;科学烧石灰 致富陈村人[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9 邹文清;;陶行知的闽西子弟——蓝九盛[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10 黄东昱;张茗;;以陶为师,对农村师范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静雯;委员建议为乡村教师免费体检[N];重庆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李国邋通讯员 熊学莉 李春梅;倡议建立乡村教师救助基金[N];工人日报;2008年
3 曹霁阳;黑龙江10名农村教师获得“乡村教师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吴江;乡村教师培训何须去国外[N];工人日报;2009年
5 曾岚 见习记者 林琳;我市2名乡村教师获省“怡和烛光奖”[N];自贡日报;2009年
6 肖正德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构建乡村教师学习机会保障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林溪;乡村教师需要全社会来关注[N];中国教师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泓冰;给乡村教师插上翅膀[N];人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唐湘岳;“为民医生”胡卫民与乡村教师谈谈心[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沙青;开启乡村教师新视野[N];云南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亮;我国西南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闫婷;一位乡村教师教育信念的生活体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栗晓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吴锦;身体的印记:乡村教师生命形态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张素琪;乡村教师学习机会状况及保障体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玉丽;生态学视阈下乡村教师师生存境遇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君;新农村文化建设视阈下乡村教师的文化责任与教师成长[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8 汤德君;乡村教师的“草根教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丽琴;教学改革中乡村教师的教学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10 周中华;乡村教师边缘地位的形成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82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28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