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类中心视域下的生态德育建构
本文关键词:非人类中心视域下的生态德育建构
【摘要】:生态德育是通过人与自然之间建立道德关系,从而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与矛盾。选择人类中心论还是非人类中心论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则需要看其是否符合形成道德关系的两个条件——目的性与独立性。在非人类中心视域下,人与自然各自具有目的性与独立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道德关系,因此生态德育的价值观需要转向非人类中心。在非人类中心视域下,生态德育通过静态载体——教材和动态载体——课堂来落实"敬"、"诚"、"仁"、"俭"的生态道德要求。
【作者单位】: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非人类中心视域下的生态德育研究”(编号:2016SJD880175)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当前生态德育的困境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一个幽灵在地球上四处漫游。这个幽灵就是生态危机。20世纪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人类在全球范围采取了大规模保护环境的措施,试图赶走这个幽灵。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幽灵不仅没有被赶走,反而像一个吃饱喝足了的吸血鬼,变得越来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明茹;;论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具体应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张想明;;当前中国道德关系嬗变若干特点考察[J];社科纵横;2009年06期
3 张想明;;熟人道德关系的现代嬗变及其引导[J];孝感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于洋;;改善软环境应注重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S1期
5 陈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道德关系的类型及调节原则[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6 王国坛;略论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京伦;;公民道德系列讲座(之十二) 团结:新型道德关系的重要标志[J];家庭教育;2003年Z1期
8 B·H·契尔那葛卓娃;;教师和学生的道德关系[J];湖南教育;1983年04期
9 张玉龙;“入世”后发展市场经济与建构新型道德关系刍议[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10 于政泉,李福岩;法律与道德关系新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温碧兰;;社会物质关系的变化必然导致道德关系的变化[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吕国忱;;科技和道德关系的现代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晓茹;构建和谐社会三题[N];光明日报;2006年
2 张胜军;人与自然之间存在道德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潘叔明;知荣当黄钟大吕 明耻抑瓦釜雷鸣[N];福建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唐湘岳;树立大德育观念[N];光明日报;2002年
5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樊浩;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丽;西方传统伦理—道德关系的演进逻辑与马克思的变革方式[D];辽宁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颐;哈特法律与道德关系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2 李笑智;政治和道德关系视阈中的康德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万彬;法治环境下法律和道德关系的理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曾光成;法律与道德关系之辩[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媛;法与道德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6 范文雅;胡志明关于法律和道德关系的国家管理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7 王景霞;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8 曾毅;哈特法与道德关系思想探析[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86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28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