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校化社会”思想述评
发布时间:2017-12-19 08:19
本文关键词:“非学校化社会”思想述评
【摘要】:伊万·伊里奇提出的"非学校化社会"思想,对学校体制和学校"固有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和揭露,并提出以"学习网络"取代学校。"非学校化社会"思想源于"教育作为向贫困开战的武器"的失败,也与"消费主义"、"批判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脉相承。"非学校化社会"对建立学习化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对审视互联网冲击下的学校价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回顾20世纪美国教育史,如果不包括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思想,这段历史是不完整的。[1]20世纪70年代初,“非学校化社会”思想一经提出,因其对学校现象的深刻批判以及主张废除学校代之以“学习网络”,引起了巨大反响和热议。如今,面对学习化社会思潮和互联网对教育的洗礼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石鸥,刘丽群;“荒诞”背后的理性──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晋;杜文阁;;《非学校化社会》之要旨解读及其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新教育;2011年08期
3 海溪;;“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论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高燕;;伊呈奇对“学校化社会”的批判及对我们的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04期
5 朱洵;;现代学校的负功能批判及其化解——基于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的解读[J];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04期
6 王健;;美国激进主义教育思想述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J];;年期
,本文编号:1307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0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