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事法”到人的“叙事性存在”:叙事性道德教育的转向
发布时间:2017-12-26 12:01
本文关键词:从“故事法”到人的“叙事性存在”:叙事性道德教育的转向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叙事并非单纯的"讲述故事",而是一种具有伦理性的人的存在方式。当代道德教育在对叙事的认识上始终局限于"故事法"的观念,这不仅窄化了关于叙事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也无法从根本上揭示叙事与人的道德成长之间的关系。在存在论视域中重新认识道德教育中的叙事,叙事将不再只是故事,而是表现为述者与听者之间的交往活动。叙事与人的道德、人的生活融为一体,在人的伦理生活与道德自我发展中有重要的构成性意义。视角与观念的转变意味着道德教育在对叙事进行研究时,相应的研究视点、研究框架、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关切上都应当有新的思路,拓展出新的问题研究领域。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道德教化的叙事:传统与挑战”[KYLX16_1232]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在道德教育的绵延发展中,讲述具有道德意蕴的故事一直是典型、传统的教育方式,这无论是在远古尚未与生产生活相分离的教育活动里,还是在今天制度化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都可以窥见。但是,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叙事绝不仅仅只有方法论上的价值,叙事伦理学的发展揭示了叙事与人的道德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利平;;叙事性外语教学与互动理论结合:促进网络环境下课堂互动的有效途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2期
2 赵丽娜;;努斯鲍姆的叙事性想象力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3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柴颜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叙事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37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3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