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感恩教育探赜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感恩教育探赜 出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感恩意识较低的背景下,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感恩的心理活动过程进行了剖析,具体通过认知、归因、移情、拓延—建构等理论从感恩认知、感恩情感、感恩行为三个方面探讨了感恩教育的。
[Abstract]:In the sense of gratitude is low in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o be thankful for the mental process of analyzing, specifically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of cognition, attribution, empathy and extension construction theory from the cognitive, emotional, Thanksgiving Thanksgiving Thanksgiving Thanksgiving education behavior study.
【作者单位】: 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近年来却屡屡出现与之不和谐的现象,如大学生接受资助不言谢、留日学生因学费问题在机场将接机母亲连捅九刀、12岁少年因上网怕遭责骂杀死3名亲人……,面对感恩淡薄或缺失的现象,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秋香;;积极的归因模式和归因训练方式[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张妍;韩黎;孔繁昌;许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感恩与幸福感关系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1年03期
3 孙配贞;江红艳;;感恩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夏莉;;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3年16期
2 孟丽娟;刘恒;;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的大学生自我责任心培养[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王建芬;徐晔星;王丽丽;吴菲;;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年04期
4 汪依桃;;传承感恩文化 探究感恩教育模式[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S1期
5 刘伟利;;从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考试舞弊[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万崇华;禹玉兰;王亚静;谭健烽;;幸福感研究现状与展望[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2期
7 任艳;;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其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5期
8 游应德;游丽;;学生厌学心理成因与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9 孟小红;;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感戴教育[J];教育评论;2013年01期
10 谢朝晖;邱地;;大学生感恩心理的调查分析[J];教育评论;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汪海彬;职前教师情绪觉察的特点及优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庆峰;大学生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迷信心理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熊珍明;感戴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静;大学生感恩、非理性信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刘秀梅;“271课堂”模式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恋;高职大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8 王钰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纵向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周婧;初中生感恩品质的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翟牡丹;大学生感恩品质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康;曾祥春;;结果程度和熟悉性对助人意愿的影响[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许金声,A·马斯洛;让我们恢复感激意识[J];北京成人教育;1999年01期
3 张晶晶;杨立昊;;感恩概念及其脑机制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汤琪;包建;;感恩与幸福感的关系综述[J];沧桑;2011年01期
5 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2006年01期
7 成云,卢青,马长青;归因训练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廖飞;;感恩的价值及其培养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胡瑜;孙灯勇;;感恩:人格研究的新专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振旺;大学生感恩特质的量表及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汤琪;研究生感恩心理问卷的初步编制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艳春;大学生感悟社会支持和感戴的现状调查及其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马丽;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5 鲁铁汉;大学生感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班兰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感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玲玲;心理生理视角下青少年爱国感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衍美;应用书信疗法对职校生的感恩干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李丽娜;汉语感谢言语行为分析及其教学探讨[D];暨南大学;2004年
10 夏勉;认知动机变量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涛;;试论当前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年03期
2 陈荣华;;实施感恩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李欣;;感恩教育——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4期
4 谢先勇;;浅谈独生子女学生心理特征和感恩教育[J];云梦学刊;2008年S1期
5 李多艺;;感恩教育漫谈[J];甘肃教育;2009年05期
6 罗秀;;浅议青年学生的感恩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08期
7 阙敏;;感恩:启迪良知与理性[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刘艳华;路伟;;多元互动视角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齐冬莲;;论感恩教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张明洁;;浅析青少年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大众科技;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戴敖锁;王倩;;“感恩教育”必须以感动为起点[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2 倪凤琨;;大学生感戴情感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干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胡茂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3 徐娟;戏剧性游戏策略在学校感恩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艳;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5 龚丽;大学生对党和政府感恩心理特征及培养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张贵贞;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7 张路东;青少年感恩教育问题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8 黄华;基于儒家文化启示的感恩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艳英;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霞;留守儿童感恩品质现状及教育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41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41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