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度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多向度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2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多向度公民教育 多向度公民身份 个人 社会 空间 时间
【摘要】:多向度公民教育理论产生于21世纪初期,作为一个全新的公民教育理论,多向度公民教育理论为现代公民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思想资源。多向度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既丰富了传统的国家公民教育,又兼顾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多向度公民教育理论认为,公民身份具有多向度性,并可界定为个人身份、群体身份、历史身份和地理身份四种公民身份,公民教育应从四种公民身份对应的个人向度、社会向度、空间向度和时间向度开展实践。
[Abstract]:The theory of multidimensional civic education came into being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As a new theory of civic education, the theory of multidimensional civic education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vision and ideological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modern civic education theor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ultidirectional civic education not only enrich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civic education, 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globalization. Think of multidimension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citizenship is multidimensional, and can be defined as personal identity, collective identity, history and geographical identity identity four kinds of citizenship, civic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four citizenship corresponding individual dimension, social dimension, spatial dimension and time dimension of practice.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杨婕主持的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项目《“世界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JG14CB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本文系杨婕主持的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项目《“世界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JG14CB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多向度公民教育理论于21世纪初在美国和英国产生,后来逐渐影响到西方社会的公民教育实践领域。作为一个全新的公民教育理论,它把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2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及文化认同[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夫伟;“吸引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8期
2 李征;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中的成人教育[J];成人教育;2003年Z1期
3 陈亚丽;;大学生“学习自由”之家庭因素剖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毕世响;;在道德中死,在道德教育中重生——人的轮回[J];中国德育;2009年10期
5 毕世响;;德育观念:道德知情权和道德使用权——道德为公[J];中国德育;2010年03期
6 刘莹;;论三重生命之教育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7 宋明爽,苏百义,刘友田;当前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2期
8 李昌新;杨冰;刘亮;;育人为本重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10期
9 陈建英;;论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与三种教育理论[J];传承;2010年33期
10 高月兰;;走向类主体——论当代主体范式的转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丹丹;;未来课堂的教学结构要素及特性[A];计算机与教育:新技术、新媒体的教育应用与实践创新——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3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涂菁菁;论我国成人公民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佳;交往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章亮;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攀攀;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谭敏;马克思人学视域下道德教育转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嫣嫣;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辉;基于公民教育视角的中国公民文化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邓倩文;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姚介厚;世纪之交的哲学盛会——第二十届世界哲学大会侧记[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3 刘放桐;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变更──对个体本位和个人主义的超越[J];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4 何中华;回到自身:世纪之交的哲学重建[J];学术月刊;1995年10期
5 李德顺;普遍价值及其客观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6 任平;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晓林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宏;强化公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兼谈公民教育的政治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2 袁利平;四个国家的中小学公民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08期
3 王淑芹,王爱霞;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之管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9期
4 王啸;;公民教育:时代与主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张宜海;;谈学校公民教育[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6 高峰;关于公民教育的政治学解读:价值与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阿兰·塞尔斯;原则性实用观点:关于民主公民教育国际合作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杨冬;公民教育刍议[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蓝维,刘智宏;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与实践要素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谢克昌;;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刚;;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2 单文经;;澳门公民教育简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撷影(2006年6月·香港)[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香灼玑;;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开幕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雄;;公民教育:新的起点与探索——2005年中国内地公民教育现状概述[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蓝维;;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与实践要素分析[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谢文;;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教育是中国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达仕;;纵论公民教育的基本取向[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彭敬慈;;推动公民教育,从何人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谢均才;;公民社会与政府,相生相克:香港推广公民教育的经验[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公民教育推进成效显著[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周敦文;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公民教育[N];湖北日报;2008年
3 李瑞兰;应该大力倡行公民教育[N];天津教育报;2011年
4 杨云香;公民教育要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N];人民日报;2012年
5 大学教师 齐问;严管须运行于公民教育的环境中[N];东莞日报;2012年
6 实习生 谢仪 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世界公民教育不是一门课[N];中国教育报;2013年
7 易到用车创始人 周航;公民教育与企业责任(上)[N];经济观察报;2013年
8 刘艳侠;学校公民教育意在锻造现实人格[N];中国教育报;2013年
9 王晓真 编译;美国公民教育严重不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刘文宁;公民教育:现代社会的新德育[N];工人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振旗;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苏守波;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付轶男;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7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明玉;现代化进程中的英国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敖洁;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燕;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演进透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吕宏倩;澳大利亚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利运;英国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于永梅;全球化视域下的公民教育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杨倩;美国公民教育理论(2000-2010)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文静;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第二次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波;西方公民教育成型因素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鸿莹;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特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晓艳;我国公民教育内容构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何久香;我国学校实施公民教育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41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4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