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育失衡与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机理和国际比较

发布时间:2017-12-31 20:20

  本文关键词:教育失衡与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机理和国际比较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乡教育差距 代际贫困循环 城镇化质量 国际比较 中等收入陷阱


【摘要】:通过梳理理论文献,文章归纳教育失衡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三种机理,即基于低教育水平的"代际贫困循环"、低人力资本与低附加值产业链接、以及低城镇化质量,然后对韩国、巴西及马来西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矫正教育失衡因素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跨国比较,最后从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与职业教育投入;发挥企业推动作用,提升教育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城镇化质量;继承重教参教的优良文化传统,重拾教育信心;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五方面提出启示借鉴。
[Abstract]:By combing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imbalance of education leads to "three mechanism of middle income trap, low education level, the generational cycle of poverty based on low human capital and low value-added industrial links, and low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and then to South Korea, Brazil and Malaysia across the Middle Income Trap in the process of correcting the imbalance of education the factors of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he last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educatio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labor productivi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the bearing reserves teach fine cultural traditions, to regain the confidence of education;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five aspects of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JL00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研究 陕西省人文社科英才计划
【分类号】:G40-054;F124.7
【正文快照】: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以下简称MIT)的概念,意指许多中等收入经济体难以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即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先进技术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俞天红;韩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亚太研究;1994年04期

2 温娇秀;;我国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的动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3 樊纲;张晓晶;;“福利赶超”与“增长陷阱”:拉美的教训[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4 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5 仪明金;郭得力;王铁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1年03期

6 马晓河;;“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观照和中国策略[J];改革;2011年11期

7 张海峰;;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基于省级混合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彬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人力资本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2 毛乃佳;郑琦;祝凤文;;城乡收入差距、居民教育投入差距与教育差距——基于我国的实证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杜育红;梁文艳;;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汤蕴懿;;世界大变局中的城市定位与产业转型[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6期

5 卢现祥;;论我国公共支出中的斯蒂格勒“领导人法则”现象[J];创新;2009年09期

6 邓伟;向东进;;转型时期的国有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7 廖杉杉;;我国城乡金融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8 安虎森;殷广卫;;城乡联系及统筹城乡的战略性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9 孙文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与公共品供给机制剖析——基于城乡差异视角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8年01期

10 贾根良;;保卫民族产业与内向型经济:中国崛起的唯一选择[J];当代财经;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聚军;;福利刚性、市场、区域差距与人口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中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劳动力重塑——兼论农民工的转型[A];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4届年会暨“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杨飞;;产权、经济增长与中等收入陷阱[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4 董香书;肖翔;;民生财政与社会福利研究——基于动态经济学分析[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2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杨天化;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杨志刚;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董经政;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马少晔;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城乡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再检验[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韩建雨;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利弊评价与政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明辉;大连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周静;人力资本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庄婷婷;我国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磊;泰安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丽莎;政府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组合[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秀娟;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张之杰;影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8 潘澍之;收入不均等对人力资本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翠华;新疆教育差异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10 王旭;欧元区主权债务期限结构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胡鞍钢;;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当代经济;2010年15期

3 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4 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5 杨俊;黄潇;李晓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6 苏振兴;;未竟的工业化——对拉美国家工业化进程的考察[J];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马岩;;我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9年07期

8 CCER"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卢锋;;我国资本回报率估测(1978—2006)——新一轮投资增长和经济景气微观基础[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9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10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汪红驹;常欣;;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博士、长策智库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特约研究员 曾铮;[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2 单羽青;[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 万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 万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瑞彬;转型中的发展主义与马来西亚威权政体[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礼红;;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见解[J];社会科学家;2011年05期

2 杨承训;张新宁;;制度优势:破解“中等收入陷阱”之本[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8期

3 梅伟霞;;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分析及战略应对[J];求索;2011年10期

4 于秋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陈彩娟;;借鉴日韩新发展经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未来与发展;2012年06期

6 张勇;王慧炯;古明明;;发展教育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通过发展教育和转型来规避“中等收入陷阱”[J];教育与经济;2012年02期

7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孙立平;;“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J];开放时代;2012年03期

8 范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分析[J];学术交流;2012年08期

9 冯太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教育应对与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10期

10 陈迎春;;“中等收入陷阱”及其对中国的警示意义[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井泉;;“中等收入陷阱”:现实与跨越[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古耀杰;;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路径选择[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瑾;;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备四大有利条件[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4 ;第四十四期 如何避免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5 宗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挑战与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6 徐长春;;推进国际科技中心建设 破解“中等收入陷阱”[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7 周文;孙懿;;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解构:本质、挑战与对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庄巨忠;;超越低成本优势:中国经济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A];2012年秋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1期)[C];2012年

9 卢现祥;罗小芳;;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基于利益集团理论视角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10 左连村;林正静;;广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雅君 实习记者 张晓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李友忠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 采访 李金金;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N];北京科技报;2011年

3 记者 韩洁 徐蕊;避“中等收入陷阱”,须主动转型[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北京大学副校长 刘伟 本报记者 罗彦 整理;穿越中等收入陷阱[N];人民日报;2011年

5 中央党校教授 陈江生;中国发展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肖国忠;多方着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光明日报;2011年

7 叶晓楠;中国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N];经济信息时报;2011年

8 记者 胡萍;中国会否步入中等收入陷阱?[N];金融时报;2011年

9 匡贤明 梅东海;中国将在挑战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经济参考报;2011年

10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匡贤明;“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改革陷阱”[N];南方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关丽洁;“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D];吉林大学;2013年

2 柳勇;有效资本积累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D];南开大学;2012年

3 孙琦峰;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玲玲;收入差距、有效需求不足与经济增长放缓[D];暨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杰;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威胁及规避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2 姜玉凯;“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孙盼;关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4 林硕;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5 高琴琴;论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帅;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马瑜;中国经济雁阵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8 费晓娟;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9 李玮;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张菁;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61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61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4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