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论教育理论形态分析的三条路径

发布时间:2018-01-02 22:00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理论形态分析的三条路径 出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理论 形态分析 流派论 范式论 认识论


【摘要】:对教育理论进行形态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元研究方式。一般以教育理论本身所负载的主要观点与理想追求、科学信念与方法基础、形式特征与认识规范为主要分析指标,将教育理论按照不同的思路分成不同的形态,以获得对教育理论本质的清晰认识或是澄清教育理论的性质成分。基于此,教育理论形态分析有三条主要路径,即教育学流派论的分析路径、教育学范式论的分析路径以及教育学认识论的分析路径。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ape of educational theory is a common element of style. Generally the load of educational theory itself, the main ideas and ideals, beliefs and basic scientific methods,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s of epistemic norms as the main indicators,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deas into different forms, to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the essence is to clarify the nature or composition education theory. Based on this theory, education form analysis of three main paths, path analysis is education schools on the understanding, analysis on path of education paradigm of theory of path analysis and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教育理论形态分析属于元教育研究的范畴。元教育研究在我们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曾一度形成研究热潮,随后又归于沉寂。这一现象的产生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元研究本身的生存空间狭小,它本身并不提供教育理论陈述体系[1],因而缺乏对教育实践的直接指导意义。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桂生;“元教育学”问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2期

2 庞学光;;教育思想流派浅说[J];教育评论;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惠;;试论高校文化力的提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张立新;;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兵;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探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5 兰莹萱;;时代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戴剑;张振华;;多元化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与变迁[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7 蒋凯;;教育学术共同体建设中的同行评议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石隆伟;;哲学视野下的方法论与比较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9 陈时见;袁利平;;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生兆欣;;比较教育,研究什么——20世纪中国学者的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陈家斌;;论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吴全华;;论康德的教育现代性及其合理性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何程妍;苏州市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钦忠;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义及其哲学依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8 张婷;西双版纳多民族学校中不同民族学生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锴;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的文化选择[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姜健;我国研究生信息素养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桂兰;教 以育人为本 师 以厚德为重——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一书有感[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0年04期

2 顾列洪;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卓宗晖;准确把握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何瑛;邓小平教育理论初探[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方建锋;何金辉;周彬;;教育理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综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02期

6 肖振华;;“三论”在校长培训教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尝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10期

7 金顺明;论教育理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3期

8 蔡灿新;教育理论实用性价值受到质疑的原因剖析[J];教育评论;2001年01期

9 董志峰;简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J];教育探索;2001年06期

10 田汉族;走出贫困 走向创新——现代教育理论贫困的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建军;;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齐梅;;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程方平;;研究夸美纽斯 促进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顾海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姜文闵;;托马斯·阿奎那教育理论辩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张瑞t,

本文编号:1371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71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b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