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信德观及其德育价值
本文关键词:老子的信德观及其德育价值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信仰 道德 同一性 整合性 道德建设 道德教育
【摘要】:老子所言之"信"既包含了先验世界本体论意义上的忠信,也包含了经验世界的交往意义上的诚信。信德以同一性为特征,具备对仁义礼智四德的整合性功能以及带动提升的超越性功能。老子信德观指向的人格气质修养需要重视"尊道贵德"的忠信,在日常生活中从诚信开始积淀个体的内在同一性,由此将收获希望和踏实感。老子的信德观启示当代社会的道德教育需要重视培育信德土壤,加强制度信用的建设和维护,促进信德与智慧相结合,导人以正信而不是迷信和盲信。
[Abstract]:Lao Tzu said "letter" includes both the transcendental world ontological sense of the faithful, also contains the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contact in the sense of integrity. Fait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ame, with the integrated function of wisdom and virtues to drive the transcendence of faith. Lao Tzu view point to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emperament "reveres a Guide" faithfulness, accumulation of individual began internal identity from the integrity in daily life, the harvest of hope and practical sense. Lao Tzu faith Enlightenment on contemporary social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e faith soil,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system and maintenance,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faith and wisdom in order to guide people, not superstition and blind faith.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2014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老子的道德系统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聚焦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学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1;B223.1
【正文快照】: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刘峻杉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博士100048一、引言“信”是中华道德文化中的重要命题。《说文解字》说,“信,诚也”。《白虎通·情性》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与“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檀传宝;论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林滨;;从道德危机到存在危机——重建社会信任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2011年05期
3 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梁克;社会关系多样化实现的创造性空间——对信任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张能为;康德哲学的理论构想与现代回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张能为;;绕不过的康德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陶徽希;;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张能为;;康德意义:现代经验主义的解读与新路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刘尚励;;霍金先生的悖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姜智红;;休谟怀疑主义述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容华;刘国华;;有限理性的澄明及其对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影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楚明锟;;以正义的眼光解决公共行政的价值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柯华庆;;科斯命题的逻辑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林滨;;以诚信为视角,透视中国传统道德在当代的承继与发展[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7 王海锋;;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由《哲学通论》引发的思考[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炳烁;;超越古典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协商性民主与合法性重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陈粤;;略论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语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杨国荣;;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6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7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董国英;卡森·麦卡勒斯主要作品中的孤独主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晓芳;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渊源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朱U
本文编号:1374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7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