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性与可能性:基于解释学视域对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当代价值 解释学 出处:《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理论研究与解释学具有天然的内在关联,因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在中国的实现,就是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不断被我们所理解、所应用、并得到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一方面,是由研究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目的("回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让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走入当代")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解释学所特有的问答逻辑决定的。引入解释学研究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可能性体现在: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自身的可理解性;人类普遍的"理解力""共通感"与中国人对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解力",使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解释学研究成为可能。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western naturalism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hermeneutics have natural internal relation, because the realization of contemporary value of western naturalism educational thought in China. It is the process that the western naturalistic educational thought is constantly understood, applied, and innovated and perfected by us. On the one hand. It is decided by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western naturalism educational thought ("returning to naturalism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letting western naturalism educational thought into contempora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ssibility of introducing hermeneutics to study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western naturalistic educational thought is embodied in: the comprehensibility of western naturalistic educational thought itself; The universal "understanding" and "common sens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Chinese "understanding" of the western naturalistic educational thought make it possible to study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western naturalistic educational thought.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13YBA216)
【分类号】:G40-06
【正文快照】: 一、运用解释学研究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必要性从解释学的视野看,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理论研究与解释学具有天然的内在关联,因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在中国的实现,就是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不断被我们所理解、所应用、并得到创新和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黎明;;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能[J];教育现代化;2015年04期
2 谷永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视域——解释学的阐释[J];学术交流;2008年02期
3 王金福;“回到马克思”与“让马克思走入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目的的解释学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黎明;;必要性与可能性:基于解释学视域对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2 康文龙;;关于“回到马克思”的反思——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路径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3 张义修;;新世纪以来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哲学;2014年03期
4 李颖川;;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杨晶;梅良勇;;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新形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皮家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向:一种解释学的评析[J];学术研究;2008年12期
7 王浩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诠释[J];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刘力波;马启民;;论中华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基础地位[J];天府新论;2008年04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性及其研究思路[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吴芸;;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前沿;2008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可峰;;教育史学科如何走近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于书娟;;自然无为与自然顺应:中西方历史上的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红莲;中国解释学与解释学中国化[J];江海学刊;2003年04期
2 陈海飞;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02期
3 李金辉;;解释学理论中的实践解释学转向[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4 纪光欣;略论解释学循环及其意义[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王兴国;马克思的历史主义解释学观念[J];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6 何卫平;解释学循环的嬗变及其辩证意义的展开与深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汤一介;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1期
8 曹志平;试论解释学的解释观[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王金福,陈海飞;解释学的越界与哲学的退缩和唯心主义化——解释学哲学化与哲学解释学化之历史意义评价[J];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严春友;中国哲学的强解释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应全;;略论中国传统解释学的方法论性质[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2 韦玲娜;;是“意义”还是“意思”(摘要)——从解释学角度谈对现代艺术的解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中江;;“原意”、“先见”及其解释的“客观性”——在“方法论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之间[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4 王瑞东;;解释学视野中理解对象的客观性问题[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5 莫伟民;;利科尔的反思解释学及其与马克思的差异[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邵小希;;论法解释学上认识的客观性[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7 张金梅;;西方解释学批评的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贲思;对“解释学”的解释[N];学习时报;2001年
2 邓新华;发展中的中国文学解释学[N];文艺报;2006年
3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钟厚涛;“中国解释学”构建的跨文化开拓[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黄小洲;解释学研究对于建构中国当代学术的意义[N];光明日报;2010年
5 汤一介;解释学与中国[N];光明日报;2002年
6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张超中;借鉴“解释学” 回归原创思维[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娜;实践社会正义——民法解释学的使命[N];人民法院报;2000年
8 商务印书馆 陈小文;法律解释学的基础在社会生活[N];新农村商报;2012年
9 左东岭;阐释原则的自觉与学术规范的遵守[N];文艺报;2002年
10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海飞;论理解——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解释学重建[D];苏州大学;2004年
2 覃世艳;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批判[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李;深层解释学与作为症候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8年
4 姜福东;返回方法论的法律解释学[D];山东大学;2009年
5 赵乐静;可选择的技术:关于技术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丹;解释学视域下刘智五功伦理思想解读[D];宁夏大学;2015年
2 赵倩倩;西方解释学中的解释循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郑兴凤;施特劳斯解释学方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莫文甫;意义与文学解释有效性关系问题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程绍涛;解释学视野中的“以意逆志”和“诗无达诂”[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盛森;论意思表示解释中的信赖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于海燕;由分立走向综合—对利科解释学的一种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王玉衡;解释学视域中的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杜春峰;伽达默尔的法律解释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85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485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