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本文选题:美国新品格教育 切入点:中小学德育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国新品格教育是一个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的品格培育体系,得到了来自政府、社区、宗教机构等方面的支持。新品格教育以社会核心价值为指导,以生活化为导向,旨在革新传统品格教育脱离现实的弊端,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指导其在社会生活中做正确的事情。借鉴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成功经验,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不仅需要德育教学方式、德育内容的改革,更需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的德育生活实践,培养社会需要的道德素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的共同参与。
[Abstract]:The new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 character cultivation system in which society, family and school participate together. It has received support from government, community, religious institutions, etc. The new character education is guided by the core values of society, and is guided by lif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 education to break away from reality,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form good character and to do the right thing in the social life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ocial life, and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New character Educat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our country not only needs the reform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moral education content, but also needs to let students go out of the classroom,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life in the society, cultivate the moral quality needed by the society. In this process, the government is needed. The participation of schools, communities and families.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研究》(项目编号:AEA120002) 2013年上海市大文科培育计划项目《上海基层社会群众工作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16-0116-14-10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戚万学;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主题的嬗变[J];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周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模式化”设计范式初探[J];传承;2008年06期
3 刘新玲;朴素艳;;道德叙事及其借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3期
4 高中建;;西方道德教育发展历程的现代与后现代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沈莲珠;;谈加强当代大学生节俭教育[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年05期
6 邹轶群;;价值澄清理论对中职德育的启示[J];广西教育;2014年34期
7 冯建军;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马强;精品课程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9 曾艳;;道德叙事: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合理选择[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年11期
10 焦新平;;多维视角下的美国英语粗鄙化趋势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苏崇武;论商业道德教育在MBA课程的灵魂地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沐守宽;美德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谢狂飞;美国品格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倩;网络文化境遇下青少年道德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邹昌明;多元文化下美国教师专业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丽;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孟瑞霞;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家庭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明;西方道德教育历程的现代与后现代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厚祥;目前农村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洪高;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邱瑜;现代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与现代道德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长倩;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的师专学生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余虹;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德育创新[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祥;;幼儿园传统节日课程中品格教育内容的分析研究——以“端午节”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2 谭再文;美国“品格教育伙伴”成立[J];外国教育资料;1994年02期
3 阿莉西娅·霍布斯;方兆玉;;品格教育创造用心的学校[J];上海教育;2013年11期
4 刘红娟;;浅谈幼儿园品格教育[J];新课程(下);2013年01期
5 李春燕;;幼儿园开展品格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教书育人;2013年12期
6 戚万学,赵文静;何谓有效的品格教育?——美国CEP及其教育的基本原则[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7 杨韶刚;美国品格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杨韶刚;品格教育:一种新的道德心理学研究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05期
9 王学风;美国现代品格教育运动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10 胡玲;中美青少年品格教育的差异比较及其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海青;;品格教育:德性之维——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德性伦理反思[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陆霞;;小学生品格教育中责任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曲道芳;;幼儿园如何通过家园互动 促进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4 曲道芳;;幼儿园如何通过家园互动促进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吉林卷)[C];2010年
5 杨艳;;让少儿爱茶——在实践中培养少儿学茶艺的兴趣[A];上海市少儿茶艺教学活动十周年文集[C];2002年
6 陈琳;舒红;;爱国品格教育是永恒的课题[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7 覃春梅;;浅析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策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赵霞;英威达助力品格教育课程[N];中国化工报;2011年
2 齐怀亮;合水开展重塑陇人品格教育[N];陇东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杜悦;品格教育: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沙青;昆明炎皇学校首开“品格学校”先河[N];云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沈峥嵘 本报实习生 王甜;品格,可以点亮人的一生[N];新华日报;2013年
6 齐瑞普;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筑基[N];中国冶金报;2008年
7 程新民 刘晓霞 殷术明 张玉红;布局品格 赢在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茂;当推理进入道德课堂[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春;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于莲;美国品格教育组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琳;美国新品格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宁芬芬;美国品格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洁;当代美国品格教育运动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莹;美国品格教育运动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莉莉;论西方励志书在实施品格教育中的作用--以《美德书》为例[D];温州大学;2010年
8 闫惠威;托马斯.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丁丁;美国新品格教育及其对我国大学生品格教育的启示[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10 吴佳;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76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76644.html